一个人有多想死,他就有多想活着

李泽华医生 发布于2020-06-15 00:07 阅读量9562

本文由李泽华原创


一个相遇的时刻

我至今都还记得在门诊曾经遇到过这样一对父子,儿子十几岁正值青春期,可能因为家庭氛围和学校里遇到的一些事情,情绪很低落,有很多自杀的念头,具体因为什么我记不清楚了,父亲感觉很无力,所以带他来看,当我把孩子的情况和父亲沟通时,父亲一下子很难接受这个部分,情绪很崩溃,拉着儿子说,“你想死是吧,我也不想活了,走,我们一起去死!”说着就要往诊室的窗户那里走去。那一刻我真的感觉很揪心。

我拉住父亲的手,跟他说“你要稳住啊,孩子遇到困难了,他在努力求救,他也并不想这样,他在用尽最后的力气想要得到帮助,谁闲着没事会想要去死呢?他一定是内心太痛苦了,感觉撑不住了,这时候如果我们不能去给他一些支持的话,他真的有可能会离开这个世界。当然这些所有的前提是我们先照顾好自己,可能确实你也压力太大了,也有很多的情绪需要被倾听、被理解、被消化,只有你被理解了,你的情绪被照顾好了,你才有理解孩子的空间。”

后来爸爸稍微平静一些之后就带孩子离开了,之后再也没有见到过他们,有时想起心里还是会有点挂念,不知道他们后来怎么样了,但愿他们一起度过了这样一段艰难的时期。



最近门诊遇到很多情绪问题甚至抑郁有自杀自伤倾向的孩子,每天面对这些孩子既心疼又心累,很多父母对于这个问题很担心,但是却不知道该怎样去面对,毕竟在中国的传统观念之中,我们确实比较避讳死亡这件事情,父母自身可能也并不知道如何去面对和谈论这件事情。去年的时候科室让我写一篇关于自杀的宣传文章,后来写了一半就搁下了,这次又翻出来,完善了一下,希望能对处在这样绝望处境当中的父母和孩子会有一些帮助。


自杀的流行病学及相关研究结果


在世界范围内,约有11%的青少年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0%的青少年有自杀想法,5-8%的青少年自杀未遂。

我国青少年人群中有自杀意念的为16%,有近7%的青少年曾计划自杀;我国儿童青少年人群中抑郁症状的流行率高达15%。抑郁和自杀已经成为威胁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严重问题。

在抑郁和自杀的青少年中,家庭问题成为首要的负面影响因素,主要表现为家庭关系冲突、父母离异或父母常年在外、家庭养育方式不当等。与此相反,温暖的家庭氛围、情感支持、父母的可获得性是青少年抑郁和自杀的保护因素。

陈发展,公众号:心理科陈博士基于依恋的家庭治疗:专门治疗青少年抑郁和自杀的心理治疗方法


有自伤自杀想法或行为的孩子在经历什么


父母可以怎么做?



我是李泽华,儿童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感谢大家转发及分享


往期文章

以退为进——有关“孩子不上学”的思考

爱的管教——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规则感

那些听话懂事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父母也需要被理解

迟迟不开学,孩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我不想要弟弟妹妹

分离焦虑,宝宝有,你也有吧

你的孩子为什么说不得?

孩子为什么咬指甲?

关系永远是第一位的

相遇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