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患者该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运动

吴奋生医生 发布于2019-08-03 18:32 阅读量7512

本文由吴奋生原创

       相信有不少心血管疾病患者都听过医生这么一句嘱托:坚持服药,注意休息,适当运动,避免劳累。大家不禁会想:到底怎样的运动才算适当,多大的运动量才不会过量。甚至还会有更多的顾虑:运动太剧烈会不会导致我的心脏血管支架移位?会不会导致我的血压升高有脑出血的风险?会不会加重我的心功能衰竭......

       要回答以上这些问题,解开大家的疑虑,首先大家要对自身的心肺功能有个客观清晰的认识,才能知道自己能承受怎样的运动和多大的运动量。我们评估心肺功能的方法有很多,最常用的徒手评估方法有2分钟踏步实验、6分钟步行实验、短距离步行实验、100米或400米步行实验等等,而在仪器评估方面,金标准就是心肺运动试验。

        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ing,CPET)是指在逐渐递增的运动负荷下,通过收集受试者呼出的气体并加以分析,监测机体在运动状态下的摄氧量、二氧化碳排出量、心率、血压、心电图等一系列数据指标,综合评价心肺等器官系统的整体功能和储备能力,并通过所得数据制定因人而异的运动处方以指导患者进行运动,是无创测定心肺功能最敏感和可靠的方式之一。通过心肺运动试验,我们可以获得以下信息:1.反映运动耐量及心功能的指标:如最大摄氧量、公斤摄氧量、无氧阈、代谢当量(MET值)、最大氧脉、最大储备心率、呼吸商等;2.反映通气功能的指标:如呼吸储备、最大通气量、最大潮气量等;3.反映气体交换的指标:如动脉氧分压、动脉二氧化碳分压、潮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等;4.反映骨骼肌功能的指标:最大负荷功率、最大运动心率、最大运动时间等。

        根据心肺运动试验的检查结果,结合以下几个标准,能对每个人的心肺功能做出客观的评估,再根据每个人的情况划分疾病危险程度分级,确定运动强度,并制定适合每个人的运动处方,从而得知每个人安全有效的运动心率和合适的运动类型。对于低中危患者,可以根据我们制定的运动处方在家自行锻炼,对于中高危患者,则可根据我们制定的运动处方在医院医护人员和仪器的监护下进行运动锻炼。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对人体的益处数不胜数。长期坚持有氧运动,能够增加体内血红蛋白的数量,提高机体抵抗力,抗衰老,增强大脑皮层的工作效率和心肺功能,增加脂肪消耗,防止动脉硬化,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利于血压控制。但对于心血管患者来说,不正确或过量的运动同时伴随着风险,所以对自身的心肺功能有个准确的认识,找到合适自身的运动强度和类型尤为重要。



微信图片_20190803165725.jpg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