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炎支原体?腺病毒?流感?细菌?到底是什么?

巢华医生 发布于2024-01-11 10:24 阅读量710

本文由巢华原创

2024年的开年,想必困扰大部分家长的是题目这个问题,到底小孩是怎么了?感染了啥?几乎是每一个家属来就诊时的疑惑,下面我说几点自己的意见,希望对各位有帮助。


第一点,是疾病的发病高峰期:深圳市目前估计有1500万常住人口,但占地面积仅仅等同于广州市的从化区,而从化区常住人口只有70万不到,深圳在国内可以说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再加上深圳处于温和湿润的亚热带地区,气候宜人,适合各钟微生物繁殖,所以深圳市是一定会出现传染病爆发的事件,只是看爆发的规模大还是小,时间长或短。而传染病的发病非常迅速,数天之内患者就可以成几何倍数增加,因此儿童在相应的季节接种各种传染性疾病的疫苗很有必要,且在传染病高峰期内应该加强佩戴口罩,不进入密闭公共场合。


第二点:每次出现传染性疾病如何应对?在儿童方面,传染性疾病往往跟上课时间相关,前面说了传染病跟人口密度相关,那么儿童最重要的聚集场合就是学校,每每坚持到寒暑假到来,学生聚集减少,传播途径切断,传染性疾病不攻自破,所以家长老师们需要叮嘱学生在学校的期间多注意卫生以及做出必要的防护。


第三点:一旦孩子生病就诊,其实主要是思考三个问题,问题一:无论是感染何种疾病,最重要的首先是学会判断病情是否危重,判断疾病是否危重每次在就诊的时候,甚至是病历里面我都会提及,其实家长只要稍稍关注一下,就有很多途径可以得到这些判断是否重症的信息。如论是那种疾病,重症都首选住院治疗。


问题二:这次得的疾病是什么?是什么病原体?这是家长的难题,其实也是医生的难题,就拿呼吸道的常见疾病来举例吧,即便现在的检验技术已经有很大的进步,其实所有呼吸道疾病中能真正明确病原体的非常少,原因有几个,人体本身并不是无菌,与人体共生着数十种微生物,所以就算愿意花钱把所有病原体做出来,也不能百分百就说明是哪一种病原体致病,是一种还是两种都不能百分百确定,另外就是检查取材问题,譬如说肺炎,想知道肺部什么病菌感染,应该要做肺泡盥洗,取到肺部的分泌物检测才比较准确,可在现实的情况中,根本不可能每个病人都做这个气管镜肺泡灌洗对吧?最后就是费用的问题,目前病原学检测最前沿的技术是二代宏基因测序(mNGS),DNA+RNA病原学一起检测一份标本超过7000元人民币,就说我们平时检测的呼吸道甲乙型流感、腺病毒、合胞病毒、诺如病毒、支原体等等,每一种病原体检测都基本在80-160元之间,而且还不一定能检测出来,试问有多少家属能接受这个费用?因此其实在绝大部分时候,判断病原学依据主要靠的是患者的临床表现、体征、影像、血液检测结果以及医生的经验,而以上几个都是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质,例如症状体征,对儿童患者就非常考验医生的判断能力以及细微观察能力,目前大部分儿科医生都只能平均3-5分钟看一个患者,后果就是很容易遗漏某些信息,对于影像学(胸片、CT等等)这些判断也是因人而异,所以提醒各位就诊的时候一定要带上所有病历资料方便医生一起判断,血液的监测标本判断就更加体现一个医生的临床诊疗思维,如果只根据一个检测结果就妄下定论,那么这个结论很可能有误,例如最近流行检测肺炎支原体IgM,只要一看到阳性,就诊断支原体感染,不顾一切使用阿奇霉素等。其实这个检测对于支原体感染判断的准确性非常低。


问题三:治疗是否需要抗菌药物,因为很多人在第二个问题上考虑就已经很吃力,所以第三个问题思考更加困难,在第二个问题的基础上如果判断准确了,那么下一步就是治疗用药问题,如果有病菌感染,到底用不用抗菌药物?其实没有固定准则,把握两个原则可以很大程度让你做出正确决定,第一,有病菌感染不等于一定要用抗菌药物,因为人体本身就有一定的抗菌能力,但每个人的能力高低不一,第二,人体对于每一种疾病都有一个客观存在的康复时间,超出这个时间未康复可以认为超出个人自愈能力,可考虑使用抗菌药物,例如普通感冒3-5天基本康复,流感1周应康复,肺炎7-10天应康复,病毒性胃肠炎1周内应康复等等,如果自己的小孩体质中等,可参照以上的时间判断病情是否需要用抗菌药物。


以上是我个人的观点,在实际临床诊疗过程中,我们常常是根据这些准则,然后套用在每一个患儿身上,在这个准则的基础上依据患儿实际情况做调整,这就是适合每个人的最佳治疗方案。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