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就医提示:
孩子出现突发性呕吐,阵发性哭闹(阵发性腹痛所致)、摸肚子里面好像有香肠样的“硬物”,拉出“果酱”般的大便均高度怀疑肠套叠,如果是肠套叠发生48小时之内,绝大部分孩子只需要进行空气灌肠就能马上解决问题,但如果耽误了这个时机,很有可能进一步导致肠梗阻,甚至肠出血、肠坏死。
就诊科室:
小儿外科、胃肠外科(多在急诊儿科发现)
1. 概述
肠套叠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小儿急腹症之一。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内,主要集中在6~12个月龄婴儿。男孩发病率比女孩高,男女发病率之比为2~3:1。分为原发性肠套叠与继发性肠套叠,婴儿肠套叠几乎均为原发性,原发性肠套叠按其部位分为四型,分别是回结型(占85%)、小肠型(占6%~10%)、结肠型(占2%~5%)、回回结型(占10%~15%),原发性肠套叠的发病因素包括免疫反应不完善、饮食结构改变、肠炎、病毒感染等。继发性肠套叠发病因素常见Meckel憩室、肠息肉、肿瘤、过敏性紫癜等。
2. 症状
原发性肠套叠多见于肥胖健壮的婴幼儿,典型的临床表现如下:
(1)、腹痛(阵发性哭闹):年龄大的孩子可能会说肚子痛,不会表达的孩子则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哭闹、屈腿、面色苍白、同时拒食、每次发作数分钟至数十分钟,通常是10~20分钟发作一次。另外,有个别小年龄宝宝表现为面色苍白、精神差、嗜睡等,甚至会进入休克状态,哭闹、腹痛反而不明显。
(2)、呕吐:因为肠蠕动受阻,腹痛发作后不久就会出现呕吐,呕吐物初为乳汁块或食物残渣,之后为胆汁样物、肠内容物。
(3)、果酱样大便(血便):发病开始时,可有1~2次正常大便,8~12小时后即出现暗红色血便,即像果酱样的大便。
(4)、腹部包块:肠管发生套叠,在哭闹的间歇期,多在右上腹或脐上会出现长条的包块物。
3. 什么时候去看医生?
应对肠套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大多数的宝宝并不会同时出现以上所有症状,多数为相继出现。但当出现以上某一种症状高度怀疑肠套叠时,家长们要及时带孩子就诊。
4. 宝宝得了肠套叠怎么办?
(1)、首选超声检查,其具有无创、无辐射、准确、方便、可重复等优点。但一次检查不能百分百确诊,必要时可能会反复检查或配合腹部CT诊断等。
(2)、病发初期,全身状况尚好者,一般通过空气灌肠或者钡剂灌肠,就能使肠道复位了。
(3)、但如果病情比较严重,或病发超过24小时才送医,确诊肠坏死或腹膜炎等,则需要开展紧急手术治疗。
典型肠套叠超声诊断图像
5. 怎么预防肠套叠
1、注意宝宝的食物及餐具卫生,奶瓶、碗筷等经常消毒。
2、宝宝添加辅食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食物添加按照从稀到稠,从细到粗的原则少量开始,逐渐增加。
3、婴儿身体不适时,不宜添加新的辅食。
4、帮助宝宝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5、注意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护腹部勿受冷。
总结:家长要合理喂养宝宝,仔细观察宝宝的一切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就诊。
6. 参考文献
1.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八版.
2.2011日本儿童肠套叠管理指南.
3. [1]杨绍伟,陈瑜,肖霞等.影响因素预测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整复失败的价值[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22,40(06):738-742+747.DOI:10.13418/j.issn.1001-165x.2022.6.20.
4. [1]别淑贤,江米足.复发性肠套叠126例临床特征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22,60(07):655-659.
5. [1]李灿琳,罗艳红,欧阳红娟等.2669例儿童肠息肉的临床特征及继发肠套叠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22,24(05):530-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