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为什么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呢?这个问题不是家属问我的,而是我从家属问的一些问题当中悟到了有一部分家属他们有这些疑问,而他们并不清楚,这是一种惯性思维导致的知识盲区吧,就像大家一听到“打针”就觉得病很严重了一样。
“做雾化”大概是当下儿科比较“时髦”的一种治疗方法,今天在这里强调的就是它只是一个“方法”,可实际上大家给我的感觉就是很多人理解为它是一种“药物”,有不少家长把它理解为一种药物,孩子流鼻水要求雾化,咳嗽要求雾化,有痰要求雾化,肺炎要求雾化,甚至胃肠炎要求雾化的我都遇到过。
误区1:以为雾化是万能的,什么病都要求雾化治疗,其实雾化的药物品种很少,儿科常用的药物不过就是化痰药、止喘解除气管痉挛药、麻醉类药物。
误区2:以为雾化是很好的治疗“药物”,雾化的药物实际应用品种有限,吸入药物治疗虽然感觉“痛苦”不大,但因为吸入药物量很难控制,所以合适它们使用的范围很窄,效果也难保证。
误区3:以为做了雾化可以替代其他治疗方案,雾化药物在儿科主要也就三类,其实基本上不能替代口服药物,也不可能作为主要用药,仅仅是辅助用药的角色。
误区4:以为雾化副作用小,很多人以为雾化副作用小,其实药物的副作用不是取决于何种给药方式,而是取决于给药品种,雾化药当中也有类固醇激素,只不过使用剂量少,副作用容易被忽视而已。
误区5:以为雾化效果好,这就是要实际情况而定了,制定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很大概率能够收获好效果,但不是百分百,所有的药物使用在病人前也不能百分百说效果好。
误区6:生理盐水在雾化使用中其实没有什么疗效,它主要是稀释药物用的。
总结,雾化仅仅说的是一种给药的方式,人生病了,医生想要用药物治疗他,那么通过一些途径来把药物给的患者的身体,可以是吃,可以是舌下含服,可以滴鼻、滴眼,滴气管,可以抹皮肤,可以雾化,可以塞肛门,可以肌肉注射,可以静脉注射。
以上的治疗给药方法其实不能横向对比那种更优,那种更劣,只能说那种更合适目前的情况使用,更无法比较那种副作用大,那种副作用小,因为副作用决定于药物,而不是给药途径,例如,口服砒霜跟静脉打葡萄糖,你觉得那个副作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