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什么情况下考虑腺样体扁桃体切除? 根据中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首先需进行多导睡眠呼吸监测(PSG)可有效诊断儿童 OSA,推荐 OAHI>1 次/h 作为儿童 OSA的诊断界值。建议基于 PSG 指标进行 OSA 严重程度分级,参考标准如下:轻度:1 次/h<OAHI≤5 次/h;中度:5 次/h<OAHI≤10 次/h;重度:OAHI>10 次/h(证据等级:2B)。 如睡眠呼吸监测确诊为中重度OSA(睡眠呼吸监测中度:5 次/h<OAHI≤10 次/h;重度:OAHI>10 次/h)且临床检查符合腺样体和(或)扁桃体肥大的患儿,无手术禁忌时,推荐腺样体和(或)扁桃体切除术作为中重度 OSA 患儿的首选治疗(证据等级B, 推荐级别:强推荐)。指南建议年龄>2 岁轻度OSA(睡眠呼吸监测1 次/h<OAHI≤5 次/h)的患儿,鼻用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通常为 6 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用药疗程建议 3 个月,但目前相关的临床研究多基于短期随访,尚缺少规范的远期疗效观察研究,同时停药及中转手术的临床指征仍需未来更多循证依据支持。用药过程中需监护可能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如鼻出血、头痛、腹泻、恶心、呕吐等,此外有研究报道服用孟鲁司特钠偶见噩梦、攻击行为和抑郁、自杀倾向等精神症状,亦需注意。 扁桃体、腺样体同属于淋巴结内环,单纯切除腺样体后扁桃体有很大的概率会代偿性增生,在固有肥大的基础上造成口咽层面的进一步堵塞,而仍会影响吞咽、通气及发音质量,后期存在还要接受一次扁桃体切除的风险。所以,此次若接受手术,建议腺样体与扁桃体同期切除。
二. 手术风险有哪些?
腺样体扁桃体手术目前在鼻内镜下使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温控消融术,为内镜下微创手术,皮肤不会留有疤痕。
手术风险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但是发生的几率都极低。
1.全麻意外。
2.伤口出血、血肿、感染、裂开等。
3.术中、术后出现反射性喉痉挛、呼吸心跳骤停、呼吸困难和窒息。
4.术中损伤咽喉部粘膜、神经、血管及邻近器官,如牙齿、腭舌弓、腭咽弓、咽侧壁、悬雍垂等。
5.术后疼痛,影响进食。
扁桃体+腺样体手术比较常规,当前麻醉与手术技术都非常成熟,除了术后有极低概率会有出血可能外,一般没有特殊风险。
三. 术后会不会复发?
扁桃体切除术后不会复发,而腺样体是淋巴滤泡的集成且无明确的界限,术后有一定的概率复发,但具体到个体,它是否复发取决的因素较多,比如年龄越小、存在基础过敏性鼻炎、术后鼻窦炎未有效控制、手术切除不够彻底等,都是它易复发的高危因素。但总体来说,临床中观察术后复发的病例极少(文献报道1%左右),大多出现在2岁以下的幼儿、术后鼻炎鼻窦炎未规范控制者。
四. 切除扁桃体、腺样体会降低孩子免疫力吗?
当孩子有手术切除的指征时,切除对孩子的获益远远大于其可能对免疫力造成的影响,且已有充分临床研究表明扁桃体腺样体切除并不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孩子通气顺畅了反倒会改善孩子的生活质量。所以,您不用太担心,手术后通常没有值得忧虑的远期并发症或副作用的,也不会降低孩子免疫力。
五.合并鼻-鼻窦炎如何治疗
根据2012年儿童鼻-鼻窦炎诊断和治疗建议,儿童鼻窦炎以保守治疗为主,主要的治疗药物有:
1.鼻用糖皮质激素(2-4周),不推荐口服糖皮质激素;
2.抗菌药物:青霉素类、头孢类、大环内酯类等,不推荐联合使用多种抗生素,(建议持续用药>2周,临床症状控制后继续用药一周);
3.生理盐水或高渗盐水鼻腔冲洗,可作为常规治疗方法。
4.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有变应性鼻炎患儿可同时使用,
5.粘液促排剂如桉柠蒎,鼻涕多可同时使用2周;
6.鼻用减充血剂可短期使用<7天缓解鼻塞症状;
7.中药治疗可作为辅助治疗方法。
六.腺样体肥大不手术可以吃什么药,吃多久没效果做手术?
根据中国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诊断与治疗指南(2020),建议年龄>2 岁轻度OSA(睡眠呼吸监测1 次/h<OAHI≤5 次/h)的患儿,鼻用糖皮质激素用药时间通常为 6 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用药疗程建议 3 个月。对于使用药物后无效或停药后再次出现症状的 OSA 患儿,建议在上气道综合评估基础上,进行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