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你下定决心准备带孩子或者自己去做牙齿矫正的时候,是否会因为医生说要拔牙而打退堂鼓呢?没错,在接诊过程中,正畸医生听过的最多的问题之一就是:“医生,一定要拔牙才能矫正吗?”不少家长担心拔了牙会影响孩子吃饭,而一些成年女性患者则担心拔了牙会不会变成“阿婆”脸等等。甚至有些患者四处就诊咨询,就是为了找一个不拔牙的方案,结果错过了矫正的最佳时机或者放弃了矫正。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正畸前拔牙的事,希望能打消一些大家对拔牙的恐惧。
一、矫正一定要拔牙吗?
首先,不是所有矫正都需要拔牙,矫正前拔牙适合牙齿中重度拥挤或者是门牙前突(即我们平时说的龅牙)的患者。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文明的发展,我们的食物越来越细,,人类咀嚼力不断下降,因此导致颌骨发育越来越小,而牙齿的数量并未减少,所以出现了牙齿的量大于牙齿下面骨头的量,就像一辆只能站24个人的地铁车厢却站了32个人,那必然会导致拥挤。
无论是要解决拥挤,还是要内收龅牙,都需要牙齿排列有一定的间隙才能达到治疗目的。获得间隙有以下几种途径:
1. 牙弓扩展(增加地铁车厢的容量)
2. 牙齿减径(乘客们减肥)
3. 减数拔牙(让几个乘客下车)
第1、2种方法适用于轻度和部分的中度拥挤病例,因为这些病例所需要的牙弓间隙比较少。大多数中重度的拥挤就需要拔牙矫治才能获得良好且稳定的治疗效果。此外, 还要考虑上前牙的突度。一般来说, 如果上前牙段向腭侧内收1mm, 则需要2mm的间隙。是否需要拔牙,医生还会考虑很多其他的因素,例如面部凸度、咬合关系、生长发育、中线问题等等,从而综合决定治疗方案。
二、一般会拔哪几颗牙?
除去四颗智齿,人的恒牙正常有28颗,这些牙齿共同构成口腔的咬合关系,它们相互协作,一起完成咀嚼功能,同时保证牙弓及面部的对称性及美观性。
常见的正畸拔牙模式原则是左右对称和上下协调, 拔牙对象主要为上下左右共四颗第一或第二双尖牙。这是因为双尖牙即没有前牙的美观作用,没有尖牙的支撑脸部肌肉的作用,在咀嚼功能中也占比很小,处于牙列中间的地理位置也便于关闭拔牙产生的间隙,因此,拔除双尖牙对口腔功能的影响微乎其微,是目前公认的分析应用已经非常成熟的一种拔牙方案,如下图所示(拔牙病例治疗前后对比)。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拔双尖牙,当口腔内有患牙如严重龋坏、根尖病变、畸形和错位牙的话医生有时不得不优先考虑拔除这些牙,保留健康牙,即我们常说的非常规性拔牙,这又是另一回事了。
三、拔完牙会不会有后遗症?
首先,常规拔除双尖牙时,由于双尖牙本身承担很少咀嚼功能,大部分由后牙承担,因此拔牙矫正对咀嚼功能影响微乎其微。若是非常规拔牙,拔除的绝大部分都是患牙,相较于健康牙,本身咀嚼功能就已经基本失去了,就不存在拔除后会影响咀嚼功能。
其次,拔牙所产生的的间隙对于医生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包绕牙根的牙槽骨的再生是很活跃的,适合的矫正力会使得牙齿根部移动前方的牙槽骨被吸收,同时牙根部移动后方形成新的牙槽骨,从而使得牙齿能发生移动并牢固地长在原本是空隙的位置上,这个过程不会有任何危害。
再者,拔牙后并不会导致所谓的脸颊塌陷,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会选择拔除起着支撑口角功能的尖牙,因为拔除后其他牙不能代替它的功能,对咀嚼和口角的丰满度影响较大。
最后,已有研究表明,拔牙矫正对颞下颌关节并没有影响。
综上所述,医生对正畸前是否要拔牙是非常谨慎的,原则上能不拔牙就不拔牙,如果判断出需要拔牙则要坚决拔牙。拔牙的目的就是最大程度获得好的治疗效果并错颌畸形减少复发的几率,这种治疗应用广泛且成熟。所以大家不必有过多的担忧而耽误治疗。不过必须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专业的正畸医生会充分了解和考虑每个人的个人情况和需求,从而为你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