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疼痛作为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医生经常会用“轻中重度”或者1到10级疼痛来评估患者的疼痛程度,在各种疼痛类疾病中,有一种疾病被称为“天下第一痛”就是今天所说的三叉神经痛,其疼痛等级可以达到7到10级。三叉神经痛作为一种常见的重度疼痛性疾病,其患病率为千分之三,多见于中老年患者。
三叉神经痛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单侧面部反复发作的闪电样疼痛,也表现为电击样、撕裂样、刀割样或针刺样,可由刷牙、喝水或进食诱发,这种疼痛往往突发突止,持续数秒到几分钟,让人痛不欲生。
三叉神经是由我们大脑发出的第五对脑神经,分出三支分别支配同侧面部额部、上颌区以及下颌区的感觉以及下颌区的部分运动,所以称之为三叉神经。现代医学主流认为三叉神经的发病机制与三叉神经从大脑发出的部位(三叉神经根)受到邻近血管的压迫后,导致三叉神经异常放电而引起疼痛。很多患者初始犯病会认为是牙痛,部分人甚至被无情的拔除了患病一侧的所有牙齿。
确诊三叉神经痛多数并不复杂,上述的临床症状往往很容易让医生想到这一类疾病,这种情况下一般会让患者进行颅脑的磁共振来排除其他颅脑疾病(如肿瘤)导致的继发性疼痛,也可以通过磁共振看到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的关系进一步明确诊断。
确诊三叉神经痛后首选还是药物治疗,最常用的药物就是卡马西平,作为一种常见且便宜的药物,大多数患者能立马见效,卡马西平在国内的常见剂型为100mg和200mg。初次服用可以从100mg一天2到3次开始,根据疼痛控制情况缓慢加量,推荐最大剂量1天1200mg,最高不超过1800mg。服用卡马西平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就是头晕,患者往往会因为受不了头晕的反应而选择停药,部分人会随着服药的过程慢慢耐受而头晕好转。无法耐受的可以考虑换用其他药物如奥卡西平。服用卡马西平还可能会发生过敏、皮疹、剥脱性皮炎等不良反应。如果对于奥卡西平同样具备上述不良反应,可以考虑换用二线药物普瑞巴林口服治疗。
药物治疗效果不好或者不良反应无法耐受,可以选择外科治疗,针对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手段主要包括显微血管减压术、射频热凝术、立体定向放射外科和经皮球囊压迫术,下期我将就外科治疗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