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牙痛十多年,拔光牙齿还不止痛,真庆幸遇到这支团队

徐挺医生 发布于2019-08-17 08:25 阅读量7063

本文由徐挺原创

俗话说

牙痛不是病

痛起来要人命



到底有多痛

经历过的人

也自然懂了

但

大家可曾想过

有时候表面上的牙痛

可能不仅仅是“牙痛”

牙痛十多年,牙齿拔光了都没用,还好让我在中大八院遇到贵人啊!

张爷爷,是一位74岁的老年男性患者,左侧颌面部反复闪电样疼痛10余年,伴有同侧流涎、流泪,常在刷牙、进餐、洗脸等刺激时诱发疼痛,曾到当地医院就诊,被诊断为“牙痛”。

为了根治“牙痛”,张爷爷已将下颌牙齿全部拔出,但疼痛仍反复发作。医生开了口服卡马西平,但疼痛症状无明显缓解,反而愈演愈烈,发作次数越来越频繁。

张老爷子痛不欲生,导致他都不敢张嘴吃饭、讲话,看着老爷子越来越瘦,精神和脾气越来越差,已经无法正常活,家属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经人介绍从四川来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神经外科陈建良教授团队就诊。  

张爷爷经过磁共振检查,提示左侧三叉神经与小脑前下动脉关系密切,陈建良教授团队确诊其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科普一下:三叉神经痛,又称“天下第一痛”, 此病骤发,骤停。怎么形容它的痛感呢?闪电样、刀割样、烧灼样疼痛…如果您或您身边的朋友正在经历这样的疼痛,一定痛不欲生,说话、洗脸,甚至微风拂面都会引起剧烈不适。对于此类神经功能疾病,药物保守治疗、射频热凝治疗等方法均有其不同的弊端。

陈教授马上组织院内神经功能专家组讨论,决定给张爷爷在全麻下行左神经电生理监测下左侧乙状窦后入路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手术在陈教授团队的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术后,张爷爷麻醉刚醒,伴随多年的疼痛便完全消失了,第三天便自我感觉完全康复要求出院了。

出院后的一周,张爷爷兴高采烈地回到医院拆线,眉开眼笑地说“手术后(牙)一直没痛了,现在吃得好,睡得好。谢谢你们!”

专家提醒:人的脑袋里,除了脑组织外,还分布着神经、血管等等。这些血管与神经各司其职,各守其位,可是一旦他们之间发生微妙变化,比如血管压迫到了神经,人的面部就可能出现疼痛、抽搐等异常反应。

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舌下神经痛、中间神经痛等神经功能疾病,就是血管分别压迫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舌下神经、中间神经而引起。

没想到,微血管减压术这么神奇,麻醉刚醒,脸就不疼了。早知道有这好的技术,也不至于白白拔了一嘴好牙啊!(by 牙痛困扰十余载的张爷爷)

解除了多年的痛苦,张老爷子一家人对中大八院神经外科赞不绝口,更将陈建良教授视为自己的贵人、恩人。张爷爷还强调说,回到四川老家后,一定要把中大八院这一精湛技术告诉“同病相怜”的患友们,告诉他们这里陈建良教授团队可以帮助他们根治疼痛。

微血管减压术,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舌下神经痛、中间神经痛等颅神经疾病的最好方法,但由于该手术的风险较大,对手术医生的要求较高,国内许多医院都无法开展此项手术。

2011年以来,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神经外科功能与肿瘤亚专科陈建良教授团队,潜心钻研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独立开展颅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为众多患者用微创的方式解除疾病痛苦,也免除了深圳患者奔波外地求医的劳苦。

微血管减压术的四大优势

1.

创伤小

虽然是“开颅”手术,但手术过程仅在仅需直径约3厘米的“骨窗”,对病人创小较小,属于微创手术,“刀口”藏在发际线内,术后美观。一般情况下患者术后1~2天下地活动,5~7天即可出院。

2.

止痛效果明显

在先进的显微技术、神经电生理技术等支撑下,能将所有压迫神经的“责任血管”全部精准找到,避免了“漏网之鱼”。术后,患者疼痛立刻消失,并能达到长期不痛的效果。

3.

并发症少

手术不仅能达到长期不痛的效果,同时还保留了神经的正常功能,如不会术后面部麻木、面瘫、听力丧失等情况。

4.

复发率低

术中,除了将压迫神经的血管游离开,还在血管与神经之间放置特制的垫片,使得血管与神经彻底“绝缘”,因而复发率极低。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