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里有个爱“歪脖子”的宝宝?别以为是故意卖萌,说不定是脖子里的“小弹簧”出故障啦!儿童肌性斜颈就像脖子肌肉在“闹罢工”,快看看这些藏在细节里的小信号~
不少宝妈发现,宝宝吃奶时总把下巴“怼”向左边肩膀,后脑勺却赖在右边不动;抱起来时,脖子像被胶水粘住,往一侧转时特别费劲,另一侧却灵活自如。就像手里的玩具陀螺,总往一个方向偏着转~
轻轻摸摸宝宝脖子靠近锁骨的地方,有时能摸到一粒像“花生米”或“小蚕豆”的硬块,这是受伤后变紧绷的肌肉在“抗议”呢!如果放任不管,宝宝可能会慢慢出现“大小脸”:一边脸蛋圆鼓鼓,另一边悄悄变尖,就像用歪了的模具压出来的小饼干~
抱宝宝看天花板时,他可能会歪着脖子使劲抬头;玩玩具时总盯着一侧看,甚至睡觉也固定朝一个方向“歪脑袋”。这些小习惯可不是调皮,而是紧绷的肌肉在偷偷“拽”着脑袋呢~
其实,这多是宝宝出生前后“不小心拉伤了肌肉”。比如在妈妈肚子里姿势太挤,或是出生时产道挤压,脖子上一根叫“胸锁乳突肌”的肌肉受伤后,慢慢变成了没有弹性的“硬皮筋”,牢牢把脑袋拽向一侧,就像皮筋拉久了变僵硬~
发现宝宝歪头别慌,每天换尿布时多观察:左右转头是否一样灵活?脖子硬块是否持续存在?出生2周后若还有明显歪头,记得带宝宝找医生做“脖子体检”。医生会教家长做“小按摩操”,像给紧绷的肌肉“做瑜伽”,帮宝宝放松恢复。
要知道,宝宝的肌肉就像柔软的橡皮泥,早期干预能让“歪脖”悄悄变正~别让小歪头变成大问题,快当起宝宝的“脖子小侦探”吧!
温馨提示:医学科普仅供参考,如有不适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