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胫腓骨干骨折:家长关心的那些事儿
赵占波医生
发布于2025-04-28 07:52
阅读量195
本文由赵占波原创
一、认识儿童胫腓骨干骨折
(一)什么是胫腓骨干骨折
胫骨和腓骨是小腿的两根主要骨骼,胫骨在前内侧,是支撑体重的主要骨骼;腓骨在后外侧,起到辅助稳定的作用。儿童胫腓骨干骨折,就是这两根骨头中的一根或两根发生了断裂。就像一棵小树苗被折断了枝干一样,孩子的小腿骨骼在受到外力冲击后,会出现骨折情况。
(二)儿童骨骼的特点
儿童的骨骼和成年人不同,具有独特的生理特性。他们的骨骼生长活跃,含有更多的软骨成分,韧性较好,但强度相对较低。就像新鲜的柳枝,虽然柔软有弹性,但用力过度也容易折断。这种特点使得儿童骨折的类型和愈合过程与成人有所不同。儿童骨折时,骨头可能不像成人那样完全断裂,而是出现“青枝骨折”,就像春天的青柳枝被折后,外皮相连但内部有裂痕。
(三)常见原因
1. 运动损伤:孩子天性活泼好动,在跑步、跳跃、踢球等运动中,容易因摔倒、碰撞或扭伤导致骨折。比如在操场上快速奔跑时不慎绊倒,小腿撞击到地面或障碍物上。
2. 交通事故:乘坐车辆时未正确使用安全座椅,或在道路上行走、玩耍时被车辆碰撞,是导致儿童胫腓骨干骨折的重要原因之一。
3. 高处坠落:从高处(如楼梯、窗台、滑梯等)不慎坠落,小腿着地时受到巨大冲击力,可能引发骨折。
4. 其他原因:如玩耍时被重物砸伤、遭受暴力虐待等。
二、儿童胫腓骨干骨折的表现
(一)症状
1. 疼痛:骨折部位会出现明显的疼痛,孩子可能会哭闹不止,拒绝活动受伤的小腿。疼痛在移动患肢或按压骨折处时会加重。
2. 肿胀:由于骨折导致周围组织损伤和出血,受伤部位会迅速出现肿胀,皮肤可能会出现淤青。就像被蚊子叮咬后局部会肿胀一样,骨折后的肿胀更为严重。
3. 畸形:严重的骨折可能会导致小腿外观畸形,如缩短、弯曲、旋转等。家长可以明显看到孩子的小腿形状与正常情况不同。
4. 功能障碍:孩子无法正常行走或站立,受伤的小腿不能承受体重,活动受到限制。
(二)体征
医生在检查时,可能会发现骨折部位有压痛、异常活动(正常情况下不能活动的部位出现异常活动)和骨擦音(骨折断端相互摩擦产生的声音)等体征。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检查过程中应避免过度移动患肢,以免加重损伤。
三、诊断方法
(一)病史采集
医生会详细询问孩子的受伤情况,包括受伤时间、受伤原因、受伤时的姿势、疼痛部位和程度等。这些信息对于判断骨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非常重要。
(二)体格检查
如前所述,医生会对孩子的小腿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观察是否有肿胀、畸形、压痛等体征,同时检查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功能,以判断是否合并血管、神经损伤。
(三)影像学检查
1. X线检查:是诊断儿童胫腓骨干骨折最常用的方法。通过X线片,医生可以清晰地看到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情况等,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在拍摄X线片时,通常需要拍摄正位和侧位两个方向的片子,以全面了解骨折情况。
2. CT检查:对于一些复杂的骨折,如粉碎性骨折、涉及关节面的骨折等,CT检查可以提供更详细的信息,帮助医生更好地判断骨折的情况。
3. MRI检查:主要用于评估骨折周围软组织的损伤情况,如肌肉、韧带、神经等是否受损。
四、治疗原则
儿童胫腓骨干骨折的治疗原则是根据骨折的类型、移位程度、孩子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恢复骨骼的正常解剖结构、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的目的。
(一)非手术治疗
1. 手法复位外固定
- 适用情况:对于无移位或移位较小的稳定骨折,如青枝骨折、裂缝骨折等,可以采用手法复位外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
- 操作方法:在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医生通过手法将骨折断端复位,然后用石膏或夹板进行外固定。石膏或夹板可以起到固定骨折部位、保持复位效果的作用,同时允许一定程度的关节活动,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功能恢复。
- 固定时间:一般需要固定4-6周,具体时间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而定。在固定期间,需要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的愈合情况,如有移位应及时处理。
2. 牵引治疗
- 适用情况:对于移位较大的不稳定骨折,尤其是儿童长管状骨骨折,如胫腓骨干骨折合并成角畸形、重叠移位等,牵引治疗可以作为一种临时的治疗方法,用于纠正骨折的移位,为后续的治疗创造条件。
- 牵引方法:常用的牵引方法有皮肤牵引和骨牵引。皮肤牵引是将牵引带粘贴在患肢皮肤上,通过牵引带施加牵引力;骨牵引是将牵引针穿过骨骼,通过牵引针施加牵引力。牵引治疗需要在医院进行,由专业的医护人员操作。
(二)手术治疗
1. 手术指征
- 骨折移位明显,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后难以维持复位效果。
- 合并血管、神经损伤,需要手术探查和修复。
- 开放性骨折,即骨折部位与外界相通,需要进行清创和内固定。
- 多发性骨折或合并其他部位损伤,需要手术治疗以恢复肢体功能。
2. 手术方法
- 切开复位内固定:通过手术切开皮肤和软组织,暴露骨折断端,进行复位后,使用钢板、螺钉、髓内针等内固定物固定骨折部位。内固定物可以提供坚强的固定,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和早期功能锻炼。
- 外固定支架固定:对于一些开放性骨折、严重粉碎性骨折或软组织损伤严重的骨折,外固定支架固定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外固定支架通过在骨骼上安装固定针和连接杆,将骨折部位固定在外固定支架上,起到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外固定支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便于观察和处理伤口等优点。
五、术后护理
(一)一般护理
1. 休息与体位:术后孩子需要卧床休息,抬高患肢,以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患肢的抬高角度一般为15-30度,可以在患肢下方垫上枕头或沙袋。
2. 饮食护理:鼓励孩子多吃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牛奶、鱼肉、蔬菜、水果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3. 心理护理:孩子在受伤和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恐惧、焦虑等情绪,家长应多陪伴孩子,给予关心和安慰,鼓励孩子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二)病情观察
1. 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密切观察患肢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和运动功能,如发现患肢皮肤苍白、发绀、温度降低、感觉麻木、疼痛加剧或不能活动等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可能是由于血管受压或损伤引起的,需要及时处理。
2. 观察伤口情况:保持伤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观察伤口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疼痛等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更换敷料和处理。
(三)功能锻炼
在医生的指导下,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功能锻炼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的肌肉收缩锻炼开始,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负重锻炼。
1. 早期(术后1-2周):主要进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即肌肉收缩时关节不活动,通过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可以让孩子进行股四头肌收缩锻炼、踝关节背伸和跖屈锻炼等。
2. 中期:在骨折初步愈合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可以进行膝关节和踝关节的主动屈伸锻炼,如坐在床边,主动屈伸膝关节,或用脚勾住毛巾进行踝关节的屈伸锻炼等。
3. 后期(术后6周以后):根据骨折的愈合情况,逐渐进行负重锻炼。开始时可以先进行扶拐不负重行走,然后逐渐过渡到部分负重行走,最后达到完全负重行走。在负重锻炼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患肢的情况,如有疼痛、肿胀等不适,应及时停止锻炼。
六、并发症及预防
(一)常见并发症
1. 感染:开放性骨折或手术切口容易发生感染,表现为伤口红肿、疼痛、渗液、发热等。感染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骨髓炎、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2.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于骨折后肢体肿胀,压迫骨筋膜室内的神经、血管和肌肉,导致室内压力增高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肢剧烈疼痛、肿胀、麻木、苍白、感觉异常等,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肌肉和神经坏死,甚至需要截肢。
3. 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由于骨折端复位不良、固定不牢固、局部血运障碍、感染等原因,可能会导致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表现为骨折端长时间不愈合,患肢疼痛、活动受限等。
4. 关节僵硬:长时间的固定会导致关节周围软组织粘连、挛缩,引起关节僵硬,表现为关节活动范围减小,影响患肢的功能。
5. 畸形愈合:骨折复位不良或固定不牢固,可能会导致骨折断端在愈合过程中出现畸形,如成角畸形、旋转畸形、短缩畸形等,影响患肢的外观和功能。
(二)预防措施
1. 严格无菌操作:在开放性骨折的清创和手术治疗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彻底清创,减少感染的机会。术后应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2. 密切观察病情: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感觉和运动功能,及时发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早期症状,并及时处理。
3. 合理固定和治疗:根据骨折的类型和移位程度,选择合适的固定方法,确保骨折端复位良好、固定牢固。对于复杂的骨折,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以恢复骨骼的正常解剖结构。
4. 早期功能锻炼:尽早进行功能锻炼,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发生。功能锻炼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移位。
七、康复与预后
(一)康复训练
骨折愈合后,需要进行康复训练,以恢复患肢的功能。康复训练的内容包括关节活动度训练、肌肉力量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等。可以通过物理治疗、康复训练器械等方法进行康复训练,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自主锻炼。
(二)预后情况
儿童胫腓骨干骨折的预后一般较好,由于儿童骨骼的生长潜力和修复能力较强,大多数骨折可以通过正确的治疗和康复训练达到良好的愈合效果,患肢的功能可以恢复正常。但如果骨折合并严重的血管、神经损伤,或治疗不当导致并发症的发生,可能会影响预后,导致患肢功能障碍或残疾。
八、预防措施
(一)加强安全教育
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儿童的安全教育,让孩子了解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孩子在运动和玩耍时要注意安全,避免进行危险的活动,如在马路上追逐打闹、从高处随意跳下等。
(二)做好防护措施
在进行运动和户外活动时,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头盔、护膝、护肘等防护装备,减少受伤的机会。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家长应加强看护,避免孩子接触危险物品和环境。
(三)正确使用安全座椅
乘坐车辆时,应正确使用安全座椅,确保孩子的安全。安全座椅可以在交通事故中有效地减少孩子的受伤程度。
(四)定期进行体检
定期带孩子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骨骼发育异常等问题,有助于预防骨折的发生。
九、参考文献
[1] 王坤正. 骨科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2] 邱贵兴, 戴尅戎. 骨科手术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
[3]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 儿童骨折诊疗指南[J]. 中华骨科杂志, 2020, 40(12): 801-810.
[4] 张雪华, 王素伟. 儿童胫腓骨干骨折的治疗进展[J].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21, 29(5): 430-433.
希望这篇科普文章能让家长们对儿童胫腓骨干骨折有更全面的了解,在孩子遇到此类问题时能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医生进行治疗和护理,帮助孩子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