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概述 孟氏骨折(Monteggia frature)为桡骨小头脱位合并尺骨干骨折。虽然临床孟氏骨折并不常见,但因其容易漏诊,不及时治疗可产生严重并发症,骨科医师应予以重视。
(二)分类
Bado分类法: 孟氏骨折分为四型
(三)诊断
孟氏骨折患儿前臂和肘畸形明显,旋转前臂和屈伸患肘时疼痛,活动范围受限。因脱位方向不同,可在前侧、后侧或外侧扪及桡骨头。触诊尺骨可及压痛和畸形。需对患儿进行全面检查,Bado Ⅱ型骨折常伴同侧患肢的其他损伤。检查皮肤感觉和手指运动功能,尤其注意有无骨间背侧神经损伤。
(四)影像检查
发现尺骨骨折时,均应拍肘关节正侧位片,观察肱桡关系。正常情况下,在任何屈曲或伸直角度内,桡骨纵轴线均通过肱骨小头中心。孟氏骨折需同尺骨骨折合并先天性桡骨头脱位相鉴别。先天性桡骨头脱位无明显外伤骨折史,通常为双侧性,并向后脱位。X线片检查,先天性脱位的桡骨头位于后方、增大,呈椭圆形、轻度不规则。先天性桡骨头脱位桡骨小头上关节面呈凸状与肱骨小头相对应。必要时做关节内造影,正常桡骨头为盘状关节面。
(五)治疗
儿童孟氏骨折一旦及时诊断多可采用保守治疗,即手法复位、石膏托外固定而获得满意疗效。治疗的目标是获得并维持桡骨头解剖复位,不强求尺骨解剖对位。若能维持桡骨头同心圆复位,尺骨骨折成角10°亦可接受。
若保守治疗不能获得或维持桡骨头的同心圆复位,则需手术治疗。若尺骨骨折不能维持复位,随尺骨骨折端移位,桡骨头常发生再脱位。大多数情况下,固定尺骨后即可使桡骨头维持复位。固定尺骨的方法包括应用克氏针、螺钉、钢板。尺骨骨折固定后,长臂石膏托外固定,前臂固定于桡骨头最稳定的位置(通常为旋后位,但需术中透视下确定)。
术后2周拍片复查,术后6周去除石膏托。Bado Ⅳ型骨折可能需要同时固定尺骨和桡骨。桡骨可采取切开复位,钢板固定或髓内针复位固定。
(六)陈旧性孟氏骨折的处理
为了避免漏诊,在临床上如见到尺骨上1/3骨折者,在拍摄X线片时,必须包括肘关节,观察桡骨小头有无问题,肱桡关系是否正常。即使肱桡关系无改变,也应按孟氏骨折处理,因为桡骨小头脱位后有自行还纳可能,如不处理有再脱出可能。临床治疗陈旧性桡骨头脱位常常两难。短期内桡骨头持续脱位并无明显症状,但远期效果并不乐观。
未经治疗的孟氏骨折患儿至成人时出现疼痛、不稳定、活动受限。长期未治疗的孟氏骨折可出现迟发性尺神经麻痹。但手术复位重建环状韧带并不容易,术后并发症常见且常严重。
(七)并发症
复发桡骨头脱位,尺骨畸形愈合,骨节僵硬、骨间背侧神经损伤和缺血性肌挛缩。
参考文献
1. 实用小儿骨科学 第3版,主编 潘少川 人民卫生出版社
2. Tachdjian’s pediatric orthopaedics : from the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for Children John A. Herring.—Fifth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