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O形腿与X形腿

赵占波医生 发布于2020-06-11 22:28 阅读量8078

本文由赵占波原创

       作为儿科医生,经常在门诊见到宝宝父母因为“孩子腿不直”而前来就诊咨询,下面就来说说儿童O形腿与X形腿。

      O形腿(膝内翻)指自膝关节以下向内翻转,踝关节面向内倾斜。患儿双侧踝关节靠拢后,股骨内髁之间留有间隙,又称弓形腿。

屏幕快照 2020-06-11 下午10.36.11.png

      Ⅹ形腿(膝外翻)为膝关节以下向外翻转,股骨下关节面向外倾斜,患儿双膝靠拢后,两侧内踝之间有一距离,又称碰膝症。

屏幕快照 2020-06-11 下午10.35.39.png

      膝内翻用两侧股骨内髁之间的距离,即所谓的“膝间距”表示;膝外翻则测量双侧内踝之间的距离,即“踝间距”来衡量其轻重。

     一般认为,膝踝间距在5cm以内的为轻度,5~10cm之间的为中度,10cm以上者为重度。

     新生儿和小婴儿轻、中度膝内翻常是小儿发育过程中的现象。2~4岁小儿有轻、中度的发育性膝外翻属正常现象,学会站立和走路后畸形逐渐消失。

      然而,佝偻病、干骺端骨发育不全中的施米德( Schmid)型和多发性的内生骨软骨瘤病等骨骺生长障碍疾病以及胫骨骨折、骨骺损伤或骨髓炎等,均可引起真正的膝内、外翻畸形。这些疾病的干骺端X线照片上均有其各自特点的异常改变。

    胫内翻( Blount病)也会与膝内翻混淆。真正的膝内翻和膝外翻可为佝偻病所致。但佝偻病引起的膝内/外翻除个别地区以外,仍占少数。

临床所见

       膝内、外翻以双侧者居多,偶有单侧畸形。患儿站立时畸形较坐位和平卧位时明显。膝内翻患儿常有摇摆步态和轻度足尖内指。膝外翻患儿常诉易跌倒,膝前方有浅表瘢痕。走路时下肢向外游动或足尖内指以避免双膝互碰。由于下肢负重力线异常,有时感膝部或小腿疼痛。增加活动量后,晚间感下肢疲乏,膝部疼痛加重。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正常,Ⅹ线照片无特殊结构异常者多系发育性膝内、外翻。


 治疗

     无骺生长障碍的轻中度膝内、外翻不需特殊治疗,均可自行矫正。

     若有下肢疼痛症状者可先行保守治疗,包括减少活动量;应用垫高一侧鞋底的方法治疗无效,应当避免。若疾病为病理性,应明确原因,然后再考虑治疗。对早期的胫内翻畸形可采用长腿支具治疗但其效果并不确定,对维生素D性佝偻病应避免长期支具治疗,因为支具治疗的效果并不确定而支具治疗本身反而会带来很多不适。

      若畸形加重到膝或踝间距在15cm以上,自觉症状明显,血生化变化稳定者,宜行截骨术矫正。另外,凡有单侧膝内、外翻畸形者,宜及早手术治疗。截骨部位,膝外翻常采用股骨髁上截骨,膝内翻多行胫腓骨上中段截骨。截骨手术要求将术前不平行的膝踝关节面调整到正常,恢复其平行关系。同时要注意双侧外观对称。

参考文献:

实用小儿骨科学 第3版,主编 潘少川  人民卫生出版社

Tachdjian’s pediatric orthopaedics : from the Texas Scottish Rite Hospital for Children  John A. Herring.—Fifth edition.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