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最常见的小儿肘部骨折

赵占波医生 发布于2018-05-29 16:58 阅读量6919

本文由赵占波原创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Supercondylar Fratures of the Humerus)系指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处的骨折,多发生于运动伤、生活伤和交通事故。为最常见的小儿肘部骨折。通常将骨折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其中伸直型最常见,约占95%-98%,根据骨折移位情况伸直型又分为伸直尺偏型和伸直桡偏型。

其疾病特点:

1. 为最常见的小儿肘部骨折,大约占全部肘关节损伤的50%~70%。好发于3-10岁的儿童。

2. 骨折可能合并肘部神经和血管的损伤。

3. 骨折若出现严重肿胀、血管损伤、骨筋膜室综合征时可引起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而致残。

健康教育:

1. 骨折后移位的Ⅱ型或Ⅲ型的肱骨髁上骨折通常需要手法复位或住院手术治疗,住院后医生会根据患儿的情况安排急诊或限期手术。

2. 为尽可能保障手术安全,住院后需要先做手术前统一要求的术前检查,用于评估孩子的身体状况适不适合安排手术,以及协助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案。

3. 手术的方式需根据术中情况而定,大多数可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固定及石膏外固定的微创治疗,少部分酌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或复位后行尺骨鹰嘴骨牵引治疗。

4. 对术后行石膏固定的患儿,手术以后密切观察患肢肿胀、疼痛、活动及末梢血运等情况,如以上不适明显或进行性加重可随时向值班医护人员咨询及处理。

5. 鼓励术后患儿做握拳-松开的动作,目的也是促进消肿,握拳活动可以每天3次,每次约10分钟。

6. 恢复期间饮食清淡,营养适当,孩子骨折愈合比较快,通常不需要特意吃“加速骨折愈合”的食物(骨头汤)或药物(钙剂)。

宝宝父母及家属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患肢制动,避免剧烈活动及外伤。

2. 石膏护理,密切观察患肢末梢血运情况。

3. 尽量少出汗,以减少针道感染、伤口愈合不良等风险。

4. 如出现患肢肿胀明显、疼痛、麻木、发热等不适,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5. 一周左右骨科门诊复诊,以后按医生要求定期复诊。

6. 少数患儿可出现肘内翻等后遗畸形,如发现患儿肘部外观或功能异常请及时就诊。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