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部微创术后一直疼是为什么?

郭晓彤医生 发布于2024-10-30 20:29 阅读量3608

本文由郭晓彤原创

许多患者在胸腔镜微创手术下完成肺结节的切除,并且术后恢复也非常的顺利。但术后刀口周围或者胸腔内总是出现疼痛症状。虽然疼痛感并不剧烈,但始终存在,甚至有些人在术后半年仍有这样的表现。那么这种微创术后产生的疼痛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微创手术没做好吗?




其实存在这种情况的患者在胸部微创术后的患者中比例并不低,很多患者在术后3个月以上仍感觉术区、手术同侧的肋弓附近、手术同侧的乳房下方(如上图)等位置,仍持续存在针刺感、灼热感、牵扯感等等疼痛不适的感觉。


这种胸部术后疼痛在学术上有个专门的名词:术后慢性疼痛(CPSP:Chronic Post-Surgical Pain)又称为术后慢性疼痛综合征,特指由手术创伤所引起的疼痛,该疼痛是在术后的急性疼痛发生基础上持续超过3个月。


胸部非微创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国外统计在15%至60%,国内有研究证明发生率为26%至35.3%。胸部微创手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也在5%左右。所以,如果身边有亲人、朋友出现了胸部微创术后慢性疼痛,大家可以跟他说:“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什么原因造成了胸部微创术后慢性疼痛?


手术因素:这是最主要的原因。手术切口周围神经损伤:手术肯定要切开皮肤,就算目前创伤最小的单孔胸腔镜微创手术至少也要切开2.5cm左右的切口,而且要通过层层切开或分离开胸壁结构,从而进入胸腔进行手术操作。这个过程中,切口附近的神经末梢肯定要损伤。


术中肋间神经的损伤:手术一般要用特殊的器械将手术切口撑开,便于手术操作,这些器械往往都要压迫肋间神经,如果手术时间较长,这种压迫伤可能造成长期或永久的肋间神经损伤;同时,由于手术切口小,不同器械会从这个小切口“挤进去”,所以也有可能刺激、挤压、擦肋间神经,造成肋间神经的直接损伤。


胸膜神经损伤:胸壁的内侧面有一层膜叫壁层胸膜,肺的外表面有一层膜叫脏层胸膜,上面有丰富的神经存在,手术一定会对胸膜造成一定的损伤,所有其上的神经也有可能会伤到。

术后因素:这是最难办的因素。


手术本质上也是一种创伤,术后手术部位会逐渐形成瘢痕,而脏层和壁层胸膜之间也会有黏连出现,一旦这种瘢痕挛缩牵拉或压迫皮神经或肋间神经,往往就会导致难治性的术后慢性疼痛;而胸膜黏连也会对胸膜上的神经造成牵拉,从而出现慢性疼痛,尤其是那种呼吸越深越疼的症状,一般都跟术后胸膜黏连有关。


生理、心理因素:这是最捉摸不透的因素。


有研究指出:年轻、肥胖、女性,具备这三个生理因素的患者,胸部术后更容易出现慢性疼痛。另外,焦虑、抑郁、负面情绪多,具备这三个心理因素的患者,也更容易出现胸部术后慢性疼痛。


如何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呢?


重点在于预防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


1.术前根据患者年龄、性别、既往病史、心理状态等情况,评估下是否存在出现术后慢性疼痛的生理、心理诱因存在,同时给予充分的沟通与疏导;


2.术前精细设计手术切口位置及切开的路线,尽量避让主要的皮神经、胸壁肌肉等容易引起术后慢性疼痛的生理结构;


3.术中尽量少切断皮神经,尽量少破坏胸壁肌肉、肋间神经等正常的生理结构;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尽量缩短手术时间;在不影响手术操作的情况下,尽量减小撑开肋骨的力度;不进行暴力摩擦、压迫、牵拉肋间神经的操作;术中尽量少的刺激胸膜;


4.围手术期与麻醉师合作进行标准化多模式镇痛疗法。减少手术造成的急性疼痛,也能明显降低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




对于胸部术后慢性疼痛较重的患者,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就要积极采取措施治疗:


1.全身性镇痛

就是指长期口服药物治疗,具体吃哪些药、怎么吃,我建议大家找专业医生指导用药;


2.区域性镇痛

第一类:肋间神经阻滞(ICNB)、竖脊肌阻滞(ESPB)、前锯肌阻滞(SAPB)等,这些都是把特殊的镇痛药物注射到某些容易引起疼痛的神经、肌肉分布的区域,直接阵痛;

第二类:针灸或经皮穴位电刺激,这是利用中医学的理论进行镇痛治疗,效果也十分高效和显著;

第三类:进行手术切除压迫神经的瘢痕,进行肋间神经冷冻术使神经纤维髓鞘变性坏死从而阻止神经传导,进而达到镇痛的目的。这类治疗创伤较大,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尽量不要选择。


对于大多数患者可能都是偶尔会出现术后疼痛不适症状,可能到一定时间就真的好了。可以服用营养神经的药物,促进损伤的神经代偿;进行科学的的理疗或康复训练,中医理论中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说法,主要指气血瘀滞,这也能从中医的角度解释术后慢性疼痛的原理。理疗和康复训练有利于改善气血瘀滞的病态,也能较好地减轻术后的慢性疼痛。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