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防治篇(二)

姜威医生 发布于2024-10-08 10:58 阅读量591

本文由姜威原创

对于食管癌来说,除了前述病因的预防,及时治疗癌前病变能够显著降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食管癌的癌前病变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称重度异形增生),研究显示通过内镜下切除能够降低或延缓食管癌的发病。但由于许多食管癌患者在早期症状不明显,癌症往往在晚期才被发现,因此加强高危人群的筛查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食管癌的高危患者除了具有前述不良生活习惯因素的人群,还有来自食管肿瘤高发地区,以及有食管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在中国高发地区,食管癌患者中有25%~50%具有阳性家族史,食管癌的发生受到一定的遗传因素的影响,但目前这些因素尚不明确,也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因而早期筛查和早期诊断对提高食管癌的治愈率至关重要。

但目前尚无公认的血清学检查方法和分子标记物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筛查。内镜筛查是发现食管早期病变的有效筛查手段,内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黏膜变化,结合活检可以准确判断是否存在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如色素内镜、窄带成像技术、放大内镜、电子染色内镜、放大内镜、共聚焦内镜等,早期食管病变的检出率不断在提升。

通常来说,推荐食管癌高风险人群每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而通过内镜检查后发现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者,每1~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合并内镜下高危因素或病变长径>1cm者每年接受1次内镜检查并持续5年;无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每隔3~5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的Barrett食管患者,每隔1~3年进行1次内镜检查。

早期食管癌的症状常不明显,易被忽略,这也是早期食管癌较难发现的主要原因。早期症状主要有:胸骨后不适、吞咽时轻度哽噎感、异物感、闷胀感、烧灼感、 食管腔内轻度疼痛或进食后食物停滞感等。有这些症状的人群,尤其又具有食管癌的高危因素,更当尽早就医,完善检查。

参考出处: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