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什么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顾名思义,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分泌过多醛固酮,导致体内钠水潴留、钾离子排出增多,从而引发高血压、低血钾等一系列症状的疾病。它与常见的“原发性高血压”不同,是一种可以明确病因的继发性高血压。
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有哪些表现?
高血压: 这是PA最常见的症状,通常表现为难治性高血压,即服用三种或以上降压药物仍难以控制血压。
低血钾: 部分患者会出现乏力、肌无力、心律失常等症状,这是由于醛固酮过多导致钾离子排出过多所致。
其他症状: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口渴、多尿、夜尿增多等症状。
三、如何诊断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由于PA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因此早期诊断尤为重要。目前,诊断PA主要依靠以下检查:
血浆醛固酮/肾素活性比值(ARR): 这是筛查PA的首选指标,ARR升高提示可能存在PA。
确诊试验: 包括盐水负荷试验、卡托普利试验等,用于确认ARR升高是否由PA引起。
影像学检查: 如肾上腺CT或MRI,用于定位病变部位,明确是肾上腺腺瘤还是增生。
四、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如何治疗?
PA的治疗目标是控制血压、纠正低血钾、降低心血管风险。治疗方案取决于病因:
肾上腺腺瘤: 首选手术治疗,切除腺瘤可治愈高血压。
双侧肾上腺增生: 可选择药物治疗,常用药物包括螺内酯、依普利酮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
五、早发现、早治疗,远离“沉默的元凶”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虽然“沉默”,但并非不可战胜。对于难治性高血压、低血钾患者,应警惕PA的可能,及时就医,进行相关检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才能有效控制血压,降低心血管风险,守护健康生活。
小贴士:
如果您有以下情况,建议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行PA筛查:
难治性高血压
高血压合并低血钾
早发性高血压(<40岁)或早发脑血管意外家族史
肾上腺意外瘤、高血压伴睡眠暂停综合征患者等
让我们一起关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揭开“沉默元凶”的面纱,守护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