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支架在恶性肿瘤引起的输尿管梗阻治疗中的应用

刘毅医生 发布于2022-01-11 21:59 阅读量1716

本文由刘毅原创

     恶性肿瘤引起的输尿管梗阻通常由盆腔恶性肿瘤局部侵犯或压迫输尿管导致,宫颈癌、卵巢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膀胱癌往往在此段导致阻塞,而肿瘤广泛腹膜后转移或胃肠癌转移也可造成输尿管中上段的梗阻。此类患者如不进行治疗,将逐渐或很快出现上尿路功能损害,继之会导致肾脏功能衰竭;一段时间梗阻以后即使解除了梗阻,肾小球和肾小管功能也很将难恢复,所以及时解除输尿管梗阻对于保护患者肾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患者提供继续治疗原发肿瘤的机会。

     随着技术进步及新材料的开发,各种输尿管支架被应用于临床治疗恶性肿瘤引起的输尿管梗阻,在很好保护患者肾功能的同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理想的输尿管支架应易于插入,具有缓解腔内和腔外梗阻的能力,不引起患者更多的临床不适症状,同时能抗结壳和抗感染。

     这里,我将结合科室临床实际开展情况,简单介绍一下输尿管支架在恶性肿瘤引起的输尿管梗阻的治疗中的具体应用。

    一、单根留置聚合物输尿管支架

留置单根输尿管支架是临床最早应用于治疗输尿管梗阻性疾病的方法之一,传统的输尿管支架管为硅胶树脂或聚氨酯材质制成,质地较软,有一定的抗外压能力。相较于另外一种用于治疗输尿管梗阻的方法—经皮肾穿刺造瘘,该治疗方式克服了患者体外引流袋的不便,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留置单支输尿管支架操作简单,通常可在局麻下或静脉麻醉下经膀胱镜逆行操作完成,如术中发现膀胱明显受侵导致输尿管口难以辨认,或肿瘤引起严重的输尿管迂曲、水肿等,甚至肿瘤直接侵犯输尿管引起严重的腔内梗阻,则建议改行输尿管镜下置管,可以提高直管成功的机率。    

恶性肿瘤引起的输尿管梗阻的梗阻程度和解剖特点决定了支架初始放置的成功率约为70%。需要指出的是,即使最初放置成功,也约有40%的会在较短的时间内失效,且随后的输尿管支架置换术很难有更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建议3-6个月更换一次输尿管支架管。

输尿管支架置入后的主要并发症通常包括疼痛(置管侧腰部肾区不适)、尿频尿急等下尿路刺激症状、间断轻度血尿、泌尿系感染、支架管结壳、支架管移位等。大多数情况,以上症状均较轻微,可以耐受,对正常生活影响很轻。

     二、并联输尿管支架 

     并联输尿管支架是指使用两个单独的输尿管支架同时放置在同侧,以减轻输尿管压迫。相较于单支输尿管支架,并联输尿管支架可以提供更强的抗压效能,从而更好的缓解输尿管梗阻,对比留置单根输尿管支架在治疗效果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在留置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者没有太大的差别。并联输尿管支架置入可以用于单根输尿管支架置入后效果不佳的患者。

     三、金属输尿管支架

     Resonance™金属支架是一种由镍-钴-铬-钼复合材料紧密盘绕而成的金属支架,具有传统的双猪尾端, 但无侧孔、中心腔和端口。Resonance™金属支架具有较高的抗拉强度、灵活性和较强的耐腐蚀性,且不影响患者做磁共振检查。该金属支架的特定合金的性质提高了其生物相容性,理论上可以防止增生组织向内生长和支架表面结壳。Resonance™金属支架无论是从引流通畅率和舒适度都高于普通输尿管支架管,且留置时间较长,并发症较少,通常的留置时间建议为1年。对于部分肿瘤进展快,浸润输尿管管腔或易形成结石的患者应提前至6个月内更换。对于预期寿命较长的患者,留置金属支架可减少再次入院治疗的次数,使患者的身体负担和经济负担降低。

     输尿管支架管置入术后应严密观察以确保肾功能恢复,可行X线检查证实支架管处于正常位置,行超 声检查确保肾盂没有积水。支架管留置其间,有移动进入膀胱或者肾盂的风险。对于支架管移动的患者,需要调整支架管至适当的位置。

    支架管置入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有血尿、膀胱刺激症、疼痛、感染等。血尿一般无需处理,休息、多饮水后多可以自行消失。严重的术后膀胱刺激症可以通过口服药物缓解。术后感染必要时可通过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