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前,世界肥胖联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公布的数据显示,到2035年,中国预计肥胖率为18%。肥胖已经成为中国人面临的一大健康问题。
有人说,胖子特别容易得癌症,这是真的吗?其实,不管是胖还是瘦,都有可能得癌症。但从统计上来说,肥胖确实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一、肥胖与多种癌症相关
今年1月发布的一项研究显示,约4-8%的癌症归因于肥胖,与肥胖有关的癌症包括乳腺癌、结直肠癌、食道癌、肾癌、胆囊癌、子宫癌、胰腺癌和肝癌。同时,肥胖还会增加癌症的死亡风险。
此前,对204项系统评论和荟萃分析进行的总体调查发现,BMI每增加5 kg/m2,男性直肠癌增加风险9%,胆道系统癌症风险增加56%;女性成年期体重每增加5kg,绝经后乳腺癌的风险增加11%,而腰臀比每增加0.1,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21%。
另外一项涉及630万癌症患者的203项研究的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显示,肥胖与总体死亡率和癌症特异性死亡率增加有关。具体数据为,肥胖与总死亡风险增加14%,癌症特异性死亡风险增加17%相关。同时,肥胖与复发风险增加13%相关。
在具体的肿瘤类型上,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胰腺癌患者的肥胖与高癌症特异性死亡率相关,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和胃食管癌的肥胖患者有高复发率。
二、体重超过这个数,就要减肥了!
大部分欧美国家将成年人BMI≥25定义为超重,BMI≥30为肥胖;亚洲一些国家将成年人超重和肥胖的临界值分别设定为23和25。
我国建议将成年人BMI≥24诊断为超重,BMI≥28为肥胖。根据自己的体重计算,如果对应值为“超重”、“肥胖”,应及时管理体重。
体重指数BMI = 体重/身高的平方
三、减肥,管住嘴迈开腿是第一选择!
中国与欧美指南一致建议将生活方式干预作为肥胖的一线治疗手段,包括减少饮食热量、增加体力活动等。
1、管住嘴
饮食改变是体重管理中生活方式干预的核心部分。中国减重营养共识的A级(最高优先)推荐为:每日热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或降低500kcal,或者每日热量摄入限制在1000-1500kcal。
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减少食物摄入总量,同时保持膳食均衡:
2、迈开腿
体力活动是生活方式干预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成人身体活动指南》建议一般成人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或75分钟的高强度运动。以前很少运动的人可以从每天走3000~5000步开始,逐步培养运动习惯。
另外,体重较重的人运动时,要特别注意保护膝关节,推荐通过游泳和骑车等运动来减轻体重。需要提醒的是,减肥要循序渐进,世卫组织的建议是:每周减0.5~1公斤,一个月减1~3公斤,这种匀速减肥的方法,对身体损伤小且不易反弹。
参考资料:
[1]Pati S, Irfan W, Jameel A, Ahmed S, Shahid RK. Obesity and Cancer: A Current Overview of Epidemiology, Pathogenesis, Outcomes, and Management. Cancers (Basel). 2023 Jan 12;15(2):485. doi: 10.3390/cancers15020485. PMID: 36672434; PMCID: PMC9857053.
[2]Nyberg ST, Batty GD, Pentti J, et al. Obesity and loss of disease-free years owing to major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a multicohort study. Lancet Public Health. 2018;3(10):e490-e497. doi:10.1016/S2468-2667(18)30139-7
[3]生命时报、环球时报、人民日报、菠萝因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作交流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或专业医疗机构。文章转载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