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23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发布

车旭医生 发布于2023-04-21 15:01 阅读量2814

本文由车旭原创

4月15日,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了2023年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简称《推荐》),本次《推荐》中新增了“口腔癌”和“儿童肿瘤”的预防和筛查推荐,特别编写了“疫苗可预防癌症”相关内容,并对已有的8种恶性肿瘤的内容予以更新。

为了指导专业机构和个人对癌症进行科学的预防和筛查,上海市抗癌协会从2018年开始,每年编写《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简称《推荐》),在肿瘤防治宣传周(4月15日至21日)期间发布。

一、口腔癌和儿童肿瘤预防和筛查推荐

口腔癌

1、长期口腔卫生状况不佳,有口腔黏膜病史(红斑、白斑等)者;

2、有牙体缺损(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长期刺激或磨损口腔黏膜等)导致口腔溃疡经久未愈者长期吸烟饮酒者;

3、长期HPV感染(尤其是HPV16型别)感染者;

4、有口腔癌家族史者;长期口腔溃疡未愈者;

5、长期嚼食槟榔、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习惯者;

6、长期维生素A缺乏者。

一般人群:临床口腔检查,每年2~4次,检查内容包括口腔内器官,如舌、牙龈、腭、颊、口底等处的情况;

高危人群:除临床口腔检查外,可增加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必要时活检以明确诊断。

1、注重口腔卫生,定期检查,消除致病因素;

2、戒食槟榔,戒烟戒酒,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3、健康膳食,增加粗纤维、新鲜水果摄入;

4、接种HPV疫苗;

5、对高危人群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儿童肿瘤

1、一级亲属(父母和同胞兄弟姐妹)患有遗传相关肿瘤或携带肿瘤相关基因的儿童;

2、多个同系二级亲属(祖父母、外祖父母、父母的同胞兄弟姐妹)患有遗传相关肿瘤或携带肿瘤相关基因的儿童;

3、父母是近亲结婚的儿童;

4、在母亲妊娠期可能有基因改变的胎儿:如受过大量辐射、吸烟、二手烟、病毒感染等外界刺激因素,可能会导致胎儿在母体中基因突变;

5、存在与肿瘤相关的非肿瘤特异性表现:如多发性牛奶咖啡斑、多发性肠息肉等。

一般风险儿童,警惕儿童肿瘤早期症状:

1、不明原因出血,包括牙龈出血、皮肤出血点或瘀斑;或常伴有倦怠、食欲不振、贫血等现象;

2、不明原因的发烧或淋巴结肿大,特别是经抗病毒或抗菌素治疗无效的发热;或者孩子不明原因发烧持续一周以上,并伴有淋巴结肿大;

3、不明原因的疼痛,较长期的持续性或间歇性的疼痛(头痛、腹痛、关节痛等);或出现头痛、呕吐、走路不稳、面神经麻痹、抽搐等某些神经症状;

4、短期内明显消瘦、体重下降,内分泌紊乱,性早熟等。

高危风险儿童:

1、警惕儿童肿瘤早期症状;

2、筛查遗传性肿瘤易感基因;

3、根据肿瘤易感类型制定定期体检方案(如开始体检的年龄、体检频次及体检方法)。

1、母亲妊娠期远离吸烟,尤其是二手烟的暴露;

2、重视婚前及孕前体检,避免近亲结婚,尤其是家族中隐形肿瘤基因的识别和了解;

3、重视妊娠期病毒感染,尤其是孕早期的感染,重视孕期体检;

4、保持卫生习惯及健康生活。

二、两种疫苗降低多种肿瘤发病风险

疫苗预防肿瘤,是近年来全球癌症防治的一大进展。研究表明,目前已有两种疫苗可以显著降低相关肿瘤发病风险,起到较好的预防效果。它们的原理主要是通过预防导致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来进一步预防肿瘤的发生。

1、乙肝疫苗

肝炎是肝癌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据统计,我国84%的肝癌由乙肝引起

主动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的最佳方法,可有效预防肝癌。

目前,国内已开展为新生儿免费提供3剂次乙肝疫苗接种;成人,特别是医务人员、经常接触血液或血制品的人员、肾透析人群、乙肝病毒感染者家属等重点人群应主动接种乙肝疫苗。

2、HPV疫苗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两种类型的HPV(人类乳头状瘤病毒16型和18型)引起70%的宫颈癌和宫颈癌前病变。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PV与口腔癌、阴茎癌、肛门癌、外阴癌及阴道癌等癌症有关。

目前认为,预防接种HPV疫苗是保护人群免受HPV感染的最有效方法

现在市面上已经有二价、四价、九价这三种类型的HPV疫苗,不同价型的疫苗,预防的病毒种类、适用的人群都有所不同:

需要注意的是,宫颈癌疫苗只是针对它所覆盖的HPV亚型起预防作用,因为有可能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系的HPV亚型很多,即使是九价疫苗,也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高危型HPV,只能说是大大减少了女性患宫颈癌的风险。

所以,即使接种了HPV疫苗,也应该按照正规的宫颈癌筛查策略,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

附:2023年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整理的常见恶性肿瘤的筛查和预防指南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1/3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1/3的癌症可以通早期发现得到根治;1/3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资料:

1、上海市抗癌协会

2、2023年版《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作交流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专业医学问题请咨询专业人士或专业医疗机构。文章转载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即行删除。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