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的“治愈”标准是什么?仅靠化验和检查还不够

车旭医生 发布于2022-08-26 17:42 阅读量3062

本文由车旭原创

“5年生存率”是肿瘤患者十分熟悉的一个词。5年生存率是临床上用于反映恶性肿瘤严重程度、进展快慢或凶险程度的指标,也可以评估治疗的效果,是指患者经治疗后存活5年以上的概率。


肿瘤的复发和转移一般发生在根治后3年以内,约占80%,少部分发生在根治后5年以内,约占10%。如果肿瘤在根治后5年内没有出现复发,再次复发的可能性就很小了,因此五年生存率通常被认为是临床治愈。


也是因此很多肿瘤患者认为,5年是一道坎。但其实,医学上,并没有“5年是一道坎”这个说法,癌症的治愈,需要综合多方面来判断。



一、5个方面,判断癌症是否治愈!


癌症是不是治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


主观上的症状表现消失,如没有疼痛了,没有咳嗽了,没有腹胀了等等原来由癌症引起的症状已经完全消失。


如果患者还有某种症状,就需要去判断是不是癌症引起的,如果不是癌症引起的,而是其他原因,比如一些早期肺癌患者做了手术后,有胃炎、胃溃疡等不适症状,但这些症状与肺癌完全无关,也与判断患者是否治愈没有关系。

查体通过视诊、触诊、听诊等发现的体征,比如看到和摸到包块,看到皮肤的黄染(黄疸)等也需要全部消失。


与主观症状相同,判断客观体征是否消失时也需要判断体征是否与癌症有关。比如乳腺癌患者手术后肿块已经完全消失,但皮下有脂肪瘤,这与乳腺癌无关,因此与乳腺癌是否治愈的判断也无关。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随访过程中如果新发现皮下结节包块等,需要排除是否为乳腺癌皮下转移的可能。


另外,一些患者在治疗后可能会有一些并发症或后遗症,如进行了乳腺癌根治术的患者,由于腋窝淋巴结清扫联合放疗导致病侧的淋巴回流障碍,出现上肢浮肿有时经过处理也无法完全恢复,可能会一直存在,这不是癌症本身引起的,而是治疗相关的,不影响寿命,跟癌症本身也已经无关,与癌症是否治愈也无关。

所有与所患癌症有关的化验检查指标都需要恢复正常,特别是相关的肿瘤标志物。比如,卵巢癌治疗后CA125要正常,结直肠癌治疗后CEA要降为正常。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这些指标不是治疗后马上就降为正常,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时间一般不会太久,比如手术后都半年了肿瘤标志物还是很高,那一定要引起注意。


所谓影像检查,主要是指CT,磁共振等,也包括B超,普通X线,ECT,PET-CT等;所谓内镜检查,是指胃镜,肠镜,气管镜,鼻咽镜,阴道镜宫腔镜等。也就是说,这些检查都没有肿瘤存在的证据了。


不过要注意的是,对于淋巴结病灶,并不强求一定要完全消失,只要大小降至1厘米以下就可以。因为正常的淋巴结也是有大小的。但是淋巴结的判断比较复杂,超过1厘米的淋巴结不一定就是淋巴结肿瘤性病灶,而1厘米以下的淋巴结也可能是肿瘤性病灶,所以并不能完全以大小来论,需要由专业权威的医生综合分析才能判断。


对于非淋巴结的病灶,要求消失。需要注意的是,有时肿瘤患者的残留病灶已经没有活性了,即被化疗放疗等消灭后留下来的病灶,这样没有活性的病灶不会影响肿瘤治愈的判断。



随访五年后如果没有复发,可以算是基本安全了。如果随访十年没有复发,就更没问题了。如果随访五年甚或十年一直保持“无瘤”状态没有复发,这个时候就完全可以说癌症治愈了。



二、三招,降低癌症的复发转移风险


1、合理、规范地治疗


目前,多数癌症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需要长期的综合治疗。但是由于患者的病情各有差异,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个性化和针对化,因此需要由包括外科、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专家在内的专家组根据肿瘤大小、类型、患者的身体情况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会诊讨论,制定详细的、完整的、系统的、科学的治疗方案。


一般来说,能够手术的患者首选手术治疗,术后辅助治疗可选择化疗、放疗;错过手术机会的患者也可以采用质子重离子等先进放疗技术治疗;也可根据基因检测来选择靶向药物;另外,免疫药物的崛起也逐渐实现了延长患者生存期的可能。


由于药物种类不同,服用时间也不同,部分患者需要术后5-10年长期服用。因此患者不能盲目跟风用药,也不能擅自停药,任何治疗都需要咨询医生,科学合理地进行治疗,才能有效延长生存期。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质子重离子治疗、CAR-T疗法、硼中子俘获疗法、溶瘤病毒疗法等多种先进的治疗技术已经应用在临床中。但是,这些疗法都有一定适应症要求,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癌症患者。因此,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不要盲目寻找先进的治疗手段,而是应该根据自己的病情确定最合适的治疗方案,才能提高治愈率,降低癌症的复发转移。



2、坚持定期复查


由于疾病进展往往不受控制,癌症的复查是必不可少的。及时地、仔细地、定期地检查有可能早期发现转移和复发,以便及早采取措施处理,进一步延长生存期。


另外,患者的自查也十分关键。癌症患者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原来病灶的部位以及其附近有无新生新生肿物、结节、破溃等表现, 有无新的疼痛感觉,有无乏力、食欲不振、体重减轻、贫血等全身症状。如有发现,可以及时前往医院诊治。


因此,癌症患者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提高免疫力,尽可能减少癌症的复发转移几率。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癌症患者应做到以下几点:


相关的临床证据表明,可能增加癌症风险的饮食因素也可能促进癌症治疗后的复发。因此,美国癌症协会建议,癌症幸存者的饮食应与预防癌症相一致。如,多使用蔬菜水果、全谷物、禽肉和鱼等;限制或避免食用红肉和加工肉类;避免含糖饮料的摄入;限制饮酒或戒酒等。



美国癌症协会发布的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指南中指出,运动将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的复发风险降低 20% 至 40%。因此,规律、合理的运动对于预防癌症的复发转移也有重要帮助。


不同的患者要因地、因人、因病而宜,根据不同的环境、天气、温度、患者的体质、病情等采用适当的锻炼方法,运动适量,不宜过猛过大,劳逸结合,从患者不同的个体情况出发,制定有效适量的锻炼计划。


研究表明,睡眠可以直接参与或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间接参与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众所周知,免疫力是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免疫力低下时,癌细胞或者其他疾病便会更容易入侵。因此,癌症患者应保证充足的睡眠,增强自身免疫力。


情绪好坏会影响癌症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此前,日本权威的肺癌治疗专家久保田馨教授曾在讲座中谈到,人们感受到的幸福感分为两种,一种是被人爱和爱人的幸福感,包括和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愉悦幸福;另一种是小成就的幸福感,来源于参与社会活动,比如学习、工作的小成就等等。


因此,要保持良好的心情,可以尝试多与家人、朋友、爱人沟通,或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社会公益活动、学习新的技能等。


另一方面,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即使是复发性癌症也并非无药可医,许多患者经过合理治疗后都可以获得长期、高质量的生存,小部分患者甚至可以获得临床治愈。


例如:根据相关临床研究,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经治疗后2年生存率为40-46%;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经治疗后2年生存率约为22%。



因此,保持信心和勇气,坚持与癌症这个恶魔做抗争,胜利的一定会是我们!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