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一些肥胖或超重人群来说,“减肥”不仅仅只是为了美观,更是为了健康。
此前,发表在柳叶刀子刊《The Lancet Diabetes & Endocrinology》的一项纳入超过10万人的研究表明,肥胖与21种心血管代谢、消化、呼吸、神经、肌肉骨骼和传染病等疾病密切相关。
在肥胖人群中,患有≥4种肥胖相关疾病(复杂共病)的风险约为体重正常人群的12.39倍,且患病年龄大大提前。
研究人员根据参与者的BMI(体重指数),将他们分为肥胖(≥30.0 kg/m2)、超重(25.0-29.9 kg/m2)、体重正常(18.5-24.9 kg/m2)和体重不足(<18.5 kg/m2)四组。肥胖又进一步分为三个等级:BMI在30.0-34.9 kg/m2之间为1级肥胖,35.0-39.9 kg/m2之间为2级肥胖,≥40 kg/m2为3级肥胖。
结果显示,肥胖人群死亡风险为体重正常人群的1.32倍。同时,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睡眠障碍、骨关节炎、心律失常、细菌感染、哮喘、心绞痛、心梗、心衰、脑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胰腺炎、肝病、痛风、背痛、肾癌、皮肤感染和湿疹、贫血、肾衰等21种疾病有关,且肥胖程度越高,患≥4种疾病以上的风险越大。
一、如此可怕的肥胖,应该如何改善?
2021年,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子刊全面报道适合中国人的“科学减肥”进展。研究指出,在减重的方式和减重的速率上,不可操之过急,应该听从专业人士的建议,从整体生活方式入手,不仅可以减重,还有益于长期健康。
1.管住嘴迈开腿
中国与欧美指南一致推荐将生活方式干预作为肥胖的一线治疗手段,包括减少饮食热量、增加体力活动、以及采用结构化行为干预方案来提高依从性。
2.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被认为是生活方式干预失败时的另一种治疗选择。2018年中国体重管理专家共识推荐,如果生活方式干预在起始3-6个月内未达到至少5%的体重下降,肥胖、超重合并并发症的个体可以启用药物治疗。相关阅读:中国50%的人群正在迈向肥胖,这些革命性药物让减肥不再艰难!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肥胖症的药物需要由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剂量,尝试通过药物减肥的肥胖及超重人群可以在咨询专科医生后服用。
3.减重手术
对于重度肥胖患者,减重手术是唯一能实现短期和长期持续减重,改善并发症,降低死亡率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的干预措施。
在全球范围内,有四种主要减重手术效果显著:腹腔镜可调节胃束带术(LAGB)、Roux-en-Y胃旁路术(RYGB)、袖状胃切除术(SG)、胆胰转流合并或不合并十二指肠转位术。
肥胖既是一种慢性疾病状态,也是一种可防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危险因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可以有效避免肥胖和超重!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