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胃癌是中国常见的高发肿瘤,根据2020年WHO发布的数据显示,全球胃癌新发病例约108万,死亡约76万,中国胃癌的新发人数约47.8万,死亡人数约37.3万。总体来说,中国胃癌新发和死亡病例接近全球新发和死亡病例总数的一半左右。
由于胃癌早期症状不明显,多数胃癌患者确诊时已经是肿瘤的晚期,治疗效果较差,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是提高胃癌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根据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发布的数据,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高达97.7%)。
胃镜是目前筛查胃癌最有效最权威的方式。因为如果是早期病变,没有形成肿块,B超甚至是CT检查是比较难发现的,只有通过胃镜检查才能准确发现早期病变。
上海市抗癌协会发布的《居民常见恶性肿瘤筛查和预防推荐(2022版)》建议:年龄>40岁,有腹痛、腹胀、反酸、烧心等上腹部不适症状,并有慢性胃炎、胃黏膜肠上皮化生、胃息肉、残胃、胃巨大皱褶征、慢性胃溃疡和胃上皮异型增生等病变或情况以及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应根据医师建议定期做胃镜检查。
另外,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胃癌早期或者临近癌变的癌前变化识别困难。与结直肠癌癌前疾病常常是一眼看到的「小突起」不同,胃癌的癌前变化可能只是轻微的黏膜「色号」差别,需要胃镜医生和优质胃镜的良好配合。
1、根除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根除幽门螺杆菌和未根除的人群相比,前者发生癌前病变和胃癌概率都大幅降低。研究结果显示,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能把胃癌的发生降低 34%~53%不等[2]。因此,对14岁以上人群应每2年一次筛查幽门螺杆菌,阳性者应根除。
2、饮食规律,均衡营养
长期不规律饮食和不良的饮食习惯会引起多种胃部疾病,增加胃癌的发生风险。日常生活中,应保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不过度饥饿或进食过饱。多食用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的新鲜蔬菜水果,均衡各种营养成分的摄入。
3、戒烟、限酒,少喝浓茶和浓咖啡
烟和饮酒与肿瘤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酒精会造成胃黏膜的损伤,引起胃黏膜充血、水肿、甚至出血、糜烂。浓茶和咖啡会增加胃酸分泌,加重胃黏膜损伤,增加溃疡的发生风险。
4、放松心情,合理减压,适量运动
持续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和焦虑、抑郁等精神因素,可能会增加胃酸分泌,诱发胃溃疡。休息不足会降低机体免疫力,增加患胃肠道疾病的风险。平时要保持心情愉快、情绪稳定,合理排解紧张、焦虑的情绪。生活作息不规律往往伴随着运动不足。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总之,降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必须高度重视胃癌预防,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防癌筛查入手,杜绝胃癌的发生,避免胃癌的汹涌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