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种常见的癌前病变,你知道多少?

车旭医生 发布于2022-05-13 17:14 阅读量9257

本文由车旭原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高达1929万例,死亡人数996例。如此恐怖的数据,难免让多数人对“癌症”、“癌前病变”等字眼心生胆怯。


同时,大多数癌症并无明显症状,患者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这让许多人认为癌症“不可防”!


其实,癌症并不是一下子出现的,它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如果在癌前病变就能止步,那么癌症也就很难发生。



一、可防可逆的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其实是一种病理学的诊断,它是一个双向环节,可能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也可能恢复到正常状态。也就是说,癌前病变是个可控甚至可逆的状态。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长时间、渐进的过程,其过程可分为癌前病变、原位癌、浸润癌、转移癌四个阶段。


体内一个正常细胞从增生开始到完全癌变,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而当你发现这个细胞出现异常增生时,它就有了癌变的可能性,如果再继续发展就有可能发展为癌,这个过程叫癌前病变。


简单来说,出现癌前病变,就有癌变的可能,但不是癌症,也不是一定会发展成癌症


对于癌前病变,必须澄清一些模糊认识:


  1. 癌前病变并不是癌,因此不应将癌前病变与癌症等同起来。
  2. 癌前病变大多数不会演变成癌症,仅仅是其中部分可能演变成癌症。
  3. 不能把癌前病变扩大化,把一些不属于癌前的病变,如一般的皮肤痣、普通的消化性溃疡和慢性胃炎当做癌前病变。


癌前病变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如慢性炎症、不良的生活方式及遗传因素。癌症都会经历癌前病变,但它们中的大部分可能会处于一种稳定状态,有的甚至会逆转到正常状态,最终有极小一部分演变成癌症。


即便部分癌前病变会演化成癌症,但一般情况下,也需要几年甚至数十年左右的时间。



二、七种常见的癌前病变


1、肺结节(非典型腺瘤样增生)——肺癌


肺结节是指肺实质内圆形或类圆形、境界清楚或模糊、较小的局部性的病灶,在CT上表现为肺部个别出现的白色小圆点。


许多良性疾病可以表现为肺结节,常见的有肺炎、肺结核、血管瘤、肺曲霉菌病等。


一般来讲,钙化结节多属良性病变;实性结节大多是恶性;磨玻璃结节大多是恶性,根据大小及含磨玻璃成分的多少可区分其恶性程度。推荐阅读:肺磨玻璃结节就是肺癌吗?别怕,磨玻璃结节也有善有恶。


部分肺结节在病理切片上表现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属于癌前病变。其中,结节越大,恶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对于肺结节,可以一年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早期肺癌,必要时可以选择手术切除肺结节。



2、乳腺癌非典型增生——乳腺癌


单纯的乳腺增生症并不发生癌变,如果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则可能为癌前病变


一般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也可能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主要是由于乳腺小叶导管和腺泡上皮增生导致了囊性扩张。如果此时的病理显示为导管上皮乳头状增生,则癌变的概率较大,它常见于40岁左右的女性。


女性定期乳腺自查很重要,普通人35周岁以下的女性主要使用超声检查进行体检;45-55岁围绝经期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钼靶检查。


如发现有癌前病变,建议遵医嘱复查并看是否需要手术。


3、HPV感染——宫颈癌


HPV也被称为人乳头瘤病毒,属于一种高发病率的病毒,感染HPV是罹患宫颈癌的必备条件,与宫颈癌防治有着密切的联系。


实际上,大部分人都曾经被感染过 HPV,但即便什么也不做,一般在 1~2 年内,HPV 病毒有 90% 会被人体免疫系统自动清除。只有少数 HPV 感染可能转为慢性持续感染,继而带来宫颈癌。


目前,多项研究证实,HPV疫苗可以降低子宫颈癌发病风险。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接种HPV疫苗(俗称宫颈癌疫苗)来预防HPV感染。常用的HPV疫苗分为二价、四价和九价:



需要注意的是,宫颈癌疫苗只是针对它所覆盖的HPV亚型起预防作用,因为有可能与宫颈癌发病有关系的HPV亚型很多,目前即使是九价疫苗,也不能完全覆盖所有的高危型HPV。即使接种了HPV疫苗,也应该按照正规的宫颈癌筛查策略,定期接受宫颈癌筛查(HPV-DNA检测)。


4、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


目前胃癌发生的主要模式是:正常胃粘膜→非萎缩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


肠化生一般指肠上皮化生,是指胃粘膜腺上皮细胞被肠型腺上皮细胞所代替,即胃里的原有细胞被类似肠道里的细胞所替代,属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一种病理表现。


肠化生与不典型增生都属于癌前病变,但并不是说癌前病变一定会发展成为癌症。


国外的一项研究显示,在确诊后的5年时间内,萎缩性胃炎发展成胃癌的概率为0.1%,肠化生发展为胃癌的概率是0.25%,轻到中度不典型增生为0.6%,重度不典型增生为6%


推荐浅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镜,慢性萎缩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镜,并积极治疗。同时,也应积极检测幽门螺杆菌。



5、腺瘤性肠息肉——肠癌


肠息肉有很多类型,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cm的,癌变的机会较高


据悉,95%以上的结肠癌来自结肠腺瘤,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在这阶段,通过肠镜进行息肉切除,能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


50岁以上人群每5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每年进行1次肛门指检,发现息肉视情况处理。



6、Barrett食管——食管癌


Barrett食管是指食管下段的复层鳞状上皮被化生的单层柱状上皮所替代的一种病理现象,可伴肠化生或无肠化生。其中伴有特殊肠上皮化生者属于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目前,认为Barrett食管是发生食管腺癌的最主要因素。多数统计数字表明,Barrett食管的腺癌发生率为5%~20%,是一般人群的30~125倍,因而Barrett食管被看做是一种癌前病变。


对伴有轻度异型增生者,第1年应每6个月接受1次内镜复查,如果异型增生没有进展,可以每年内镜复查1次;对重度异型增生的Barrett食管患者:建议内镜下黏膜切除或手术治疗;密切监测随访,直到检出黏膜内癌。


7、肝硬化——肝癌


中国肝癌发生存在一个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


如果有乙肝病史伴肝硬化基础,则是肝癌的高危人群,如伴有影像学发现可疑占位或甲胎蛋白升高,则可能是出现癌变,有可能进一步发展为肝细胞性肝癌。


肝硬化患者要及时接受规范的治疗,有乙肝要积极治疗乙肝。另外,乙肝肝硬化的患者,最好每三个月到半年体检一次,主要查肝脏B超和甲胎蛋白。



癌症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大多数癌前病变发展成癌症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只要定期检查,及时治疗,可以有效避免癌前病变的进展。


三、肿瘤医生呼吁:身体出现这13个表现要引起注意


1、身体出现肿块、结节——3招可以初判断


身体某部位出现肿块结节,第一个可能会想到的就是肿瘤。但也不必恐慌,肿块结节不一定就是癌症,它可以是非肿瘤性的(比如炎性包块),也可能是良性肿瘤。对于肿块、结节,我们可以对它做一个初步的判断:


一看大小。越小的结节概率上越倾向良性,当然也并非绝对,因此要注意随访复查;如果结节超过1cm则更要重视。除了大小本身,大小的变化趋势和速度也有重要参考价值,持续增大特别是增大迅速的结节倾向恶性可能,要特别重视。


二看质地。质软或囊性肿块,倾向于良性,质硬、固定或实性肿块,倾向恶性可能,但淋巴瘤的肿大淋巴结摸起来质韧。


三看边界和活动度。良性肿瘤通常边界清,活动度较好;恶性肿瘤多数边界不清,与周围组织往往粘连或融合,活动度较差。



2、身体持续非外伤疼痛——切忌滥用止痛药


多数人都经历过疼痛,出现疼痛大家的第一个反应往往是用止痛药,这其实会掩盖病情,应该先想一想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如果身体某个部位出现外伤导致的、原因不明的持续疼痛,应去医院查明原因。



3、出现不明原因总发烧——尽早做全面的身体排查


出现发烧,我们首先要想的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发烧,如果发烧原因不明,且持续存在,要警惕癌症可能,尽早进行相关检查。


4、出现长治不愈的咳嗽——查明咳嗽原因


大家对咳嗽见怪不怪,也不会太重视。有的人遇到咳嗽就止咳,其实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咳嗽的病因。对于久治不愈的咳嗽或痰中带血,尤其是长期吸烟者,应警惕肺癌等的可能。



5、明明没有外伤却出血——警惕癌症找上门


非外伤性异常出血,比如,便血或呕血,要注意排除肠癌、胃癌可能;咳血、痰中带血要警惕肺癌;不规律阴道出血或非月经期出血,可能与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等妇科肿瘤有关;无痛性血尿或伴排尿困难,小心泌尿系肿瘤;非外伤鼻出血注意排除鼻咽癌可能。


6、莫名出现消瘦和疲乏——尽早就医排查


如果没有主动进行减重煅炼,也没有刻意节食,体重却不明原因下降或进行性消瘦,或伴厌食、乏力、易疲劳等,要查明原因,消瘦和疲乏也可能是癌症的表现之一。



7、持续出现的消化异常——谨防胃病


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多数人只是短暂一过性的,如果消化不良持续存在,或伴反酸烧心,上腹闷痛不适,谨防胃病、食管疾病。


8、吞咽食物出现梗阻感——尽早就医找原因


如果进食时有胸骨后闷胀感或胸骨后面的烧灼感,胸骨后疼痛,或者感觉食管内异物感,尤其是进行性加重的吞咽食物梗阻感,要警惕食管癌、喉癌等的可能。



9、 声音嘶哑持续难恢复——喉返神经受侵压


短暂的声嘶可能很多人都曾有过,但如果声嘶难于恢复持续时间较久,要警惕喉癌、肺癌等侵犯或压迫喉返神经的可能。


10、大便习惯、性状状变——小心肠道疾病


大便习惯、次数或性状发生改变(大便外形变细、大便带脓、血、粘液等)或便秘与腹泻交替,要警惕大肠癌,尽早到医院检查。



11、出现白斑或是癌前病——增大灼痒疑癌变


口腔粘膜白斑、女性外yin或男性yin茎龟头白斑迅速扩大伴灼痒感,应注意排除癌变。


12、黑痣突然增大色改变——可能是黑色素瘤


黑痣很多人都有,但如果黑痣突然增大、或边缘变得不规则、或颜色发生改变、或出现破溃出血、或灼痒疼痛、痣上原有的毛发脱落,要怀疑黑色素瘤可能。



13、男性乳房的异常变化——不要羞涩早就医


尽管男性乳腺癌极少见,但如果男性乳房异常增生长大或出现其他异常变化,要警惕男性乳腺癌可能(男性也有乳腺癌风险),尽早到乳腺外科就诊。


每个癌症发生前,其实都有预警,要看我们对身体是否够足够关注了。如果平时忙于工作,没有太多时间深入观察身体,可以设置一个定期体检的时间,让医生帮我们关注和监督。如果出现异常,也便于我们配合医生早发现早治疗早恢复健康。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