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光 • 礼想家 | 车旭教授:师夷长技以治“胰”,用“中国经验”影响生命

车旭医生 发布于2022-02-21 10:35 阅读量1021

本文由车旭原创

车旭教授:师夷长技以治“胰”,用“中国经验”影响生命


人们常说,教育的本质是用生命影响生命;其实,医疗何尝不是如此?我们在用自己掌握的医学知识去影响患者生命的同时,患者对待疾病的态度,与家人、疾病相处的模式,都会反过来影响着医生们。


曾经的我们,总是执着于能够救治多少患者,如今的我们更应该重视基础工作,为“中国诊疗水平的整体提升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发出深思。当我们走出去,向国外学者学习到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技术时,为世界多提供一些数据源,多发现一些新的方法和治疗手段便成为己任。


他为患者做学问,为患者做科研;他引入海外理念,制造“中国经验”;他力求在国际上发出更多中国声音。他就是本期【追光·礼想家】栏目的主人公,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车旭教授。


车旭教授:师夷长技以治“胰”,用“中国经验”影响生命

车旭 教授


所在单位及职称:


学术兼职:


简介:



1、“胰”难重重


一直以来,“肝胆胰腺肿瘤”都让临床医患群体望而却步,如今的肝胆胰肿瘤仍然是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肝癌和胰腺癌分别是前任和现任的“癌王”,其中肝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12.1%1,胆囊癌的5年总生存率仅为5%2,胆管癌的5年总生存率不到10%3,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仅为5%。


因此,目前肝胆胰肿瘤仍然是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恶性肿瘤。同时,我国的现状来说,造成现状的主要原因是初诊的肝胆胰恶性肿瘤只有不到20%的患者能够接受根治性手术治疗,多数患者发现疾病时多为中晚期,已失去手术机会,并且晚期肝胆胰恶性肿瘤的传统放化疗治疗效果欠佳,现有有效治疗手段较少,相对于其他恶性肿瘤而言都未取得较大突破,因此导致肝胆胰肿瘤的整体治疗效果不理想的现状。


2、精“胰”求精


随着科研能力和医学技术的逐年提高,目前晚期胰腺癌的治疗模式、诊疗理念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说如今的“癌王”仍旧是胰腺癌,但随着科技的发展,尤其是精准治疗的推进和人们对胰腺癌认识的逐渐深入,胰腺癌已经开启了精准治疗的新篇章。在这个基础上,部分胰腺癌患者已经从精准治疗当中获益,大大地延长了胰腺癌患者的整体生存时间和生存期。同时,胰腺癌患者可通过转化治疗,重新获得手术甚至根治的机会,从而进一步延长生存期。


车旭教授道:“精准治疗理念的提升和科技的发展,给这部分患者带来了极大的获益。此外,免疫治疗的融入,也为胰腺癌领域带来了曙光。相信未来3-5年之内,一定能看到胰腺癌整体治疗水平的明显提升。”


3、那些年,我们的荣光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是一家新型医院,于2017年正式成立,曾被评为我国“全国改善医疗服务创新型医院”。目前,贵院肝胆胰外科共有36张病床,主要收治肝癌、胆囊癌、胰腺癌、结肠癌肝转移,神经内分泌肿瘤、间质瘤等患者。截止2021年,肝胆胰外科门诊人数约16410人,出院人数4292人,手术量1200余台,其中腹腔镜微创手术占比70%,平均住院日9.32日。科室近3年无严重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或医疗纠纷。


车旭教授:师夷长技以治“胰”,用“中国经验”影响生命


肝胆胰外科团队目前可开展荧光腹腔镜下解剖性精准肝段切除、肝中叶切除、多肝段联合切除、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等;开展单孔腹腔镜肝部分切除、胆囊切除;巨大复杂肝癌、腹腔肿瘤开腹切除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除可手术患者外,团队目前仍可进行肝胆胰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如免疫、靶向等。能够很好地利用个体化的系统治疗,将一部分晚期恶性肿瘤患者通过转化治疗使患者获得手术根治性切除的机会。


此外,科室于2020年依托深圳市“三名工程”引进“蔡建强教授肝胆恶性肿瘤多学科诊治专家团队”,大力推广MDT诊疗模式。目前已形成肝胆外科、介入科、放疗科、内镜科、病理科、流行病学专家为基础的“肝胆胰肿瘤MDT诊治团队”,打造出肿瘤防控、临床诊治、转化研究为一体的发展模式,大大提高结肠癌肝转移的诊疗规范和诊治水平,使得肝胆胰外科的诊治能力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肝胆胰肿瘤MDT诊治团队”的目标就是要追求质量第一,对每一位患者都要以最好的医疗质量去获得最佳的生存质量。从2018年6月至今,深圳医院消化道肿瘤MDT团队已进行96次会诊,2019年北京-深圳两地远程消化道肿瘤MDT已进行22次,给580多的求医无门的疑难肿瘤患者制定了高水平高质量的诊疗方案。


4、师夷长技以治“胰”


俗话说,“时势造英雄”,而这个年代,“英雄”亦可造时势。面对前任“癌王”胰腺癌,车旭教授为改变胰腺癌的“时势”付出诸多努力。2016年,车教授由国家留学基金委选派公费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肿瘤科做访问学者1年,访学期间主攻胰腺癌的治疗,主要在美国著名肿瘤免疫治疗专家Elizabeth Jaffee指导下开展肝胆胰等消化道肿瘤免疫治疗的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前研究。因此回国后,车教授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将美国学习的最新“转化治疗”理念引入国内。


车旭教授说:“目前,我们专业、科室的诊治力量主要聚焦于中晚期胰腺癌患者。通过精准治疗理念引领诊疗策略,开展转化治疗,使患者能够再次拥有手术的机会。在此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部分对转化治疗敏感的患者,我们在此基础上结合综合治疗手段,使患者取得临床获益,其中大部分患者通过转化治疗后可进行手术切除,即使不能手术切除的患者,也可通过综合治疗延长5年生存时间。这也是近年来我们科室的主要工作方向,也是我科重大的突破和进展。”


如今,车旭教授作为“学科带头人”,专长在“精准+微创”的全新医学理念下,开展胰腺肿瘤,肝胆原发性肿瘤及肝转移癌,胃肠道肿瘤,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及腹膜后肿瘤的诊断和以微创外科为主的综合免疫治疗及相关转化医学研究。


车旭教授表示:“在精准治疗的理念之下,我们对胰腺癌拥有了新的认识。在前期工作中,我们已经为中晚期患者找到了精准治疗的方向,随后我们又为他们搭建‘精准+微创’治疗模式,通过精准的治疗使之取得更好的转化率。在外科治疗手段上,我们带着微创的治疗理念,使患者在受到最小外科创伤的情况下,能够最大程度上取得外科的临床获益。相信在‘精准+微创’的模式之下,能够造福更多胰腺癌患者。”


车旭教授:师夷长技以治“胰”,用“中国经验”影响生命


5、用“中国经验”影响生命


同时,车旭教授承担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原发性肝癌,胃肠道间质瘤靶向治疗药物的慈善医生工作。还作为课题负责人和骨干参与包括“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在内的多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车教授的带领下,科室积极开展及参与各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其中主要包括肝癌,胰腺癌等方面的临床研究,努力走在学科的前沿。并且,肝胆胰外科与医院中心实验室合作,已初步建立肝胆外科肿瘤标本库及数据库,有专人负责标本采集及保存,为下一步基础研究做好准备。科内中青年学术骨干相继担任广东及深圳相关学术组织的职务,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大型会议投稿及壁报展示。2019年,肝胆胰外科青年医师先后参加亚太肝胆胰大会、胰腺协会年会并均有壁报展示;2020年也有三篇研究报告国际大会先后录用进行壁报展示。如今,科室今年累及发表SCI收录文章10余篇,累及影响因子50分左右。


6、祈愿与未来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曾经的点点滴滴才能汇集为今日的成就。未来对于个人工作规划和团队建设,车教授还抱有美好的设想和期待。


车旭教授对微创外科技术水平的进一步发展表示了高度期待,开展机器人辅助下腹腔镜及传统腹腔镜下肝胆肿瘤切除术,提升复杂肝脏肿瘤离体肝肿瘤切除+自体肝移植手术和局部肿瘤消融技术,逐渐熟练掌握微波消融、射频消融及纳米刀技术成为车教授的执念。


此外,对于持续完善科室标本数据库,加强与具有条件实验室合作,争取申请市、省、国家级课题,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以及依托三名工程专家团队在深圳及华南地区推广以肝胆外科为主导的MDT诊疗模式,都是车教授的力争逐一落实的美好祈愿。


车旭教授:师夷长技以治“胰”,用“中国经验”影响生命

转自:ONCO前沿公众号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