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TVB老戏骨廖启智去世,远离“胃癌”你必须了解这四点!

车旭医生 发布于2021-03-30 12:58 阅读量11954

本文由车旭原创

香港影坛“黄金配角”吴孟达逝世不到一个月,3月28日,另一位香港老戏骨廖启智也因病去世,享年66岁。



廖启智1954年生于香港,80年代出道,为TVB拍摄了60部剧集,参演过《廉政行动》《谈判专家》《上海滩》《无间道Ⅱ》等影视剧。他的小人物和警察形象让人印象深刻,获得过两次香港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



然而疫情停工期间,廖启智突然感觉吃东西胃胀,去医院体检,竟确诊为胃癌。随即入院治疗的他,虽然一日吃足三餐,却只能吃白粥等流食,到后期已经没有任何食欲。经过和疾病斗争,最终还是离我们而去,令人惋惜不已。


胃癌不像心脏病等会对人体造成突然的死亡,但其危害如同水滴石穿。作为排名第二的最常见癌症,其死亡率位居前列。“十胃九病”,说的是大部分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胃部疾病,可是你真的重视过吗?


大多数人以为胃是做消化工作的,错了!


有人单纯地认为,胃是做消化工作的,但这其实是小肠的任务。


胃的主要工作是通过分解食物的胃液,和蠕动运动,把吃进去的食物搅拌成糊状,使食物进入小肠后更容易被消化吸收。



食物通过胃部的时间,根据你吃的是什么、吃了多少来决定。健康的胃大约一个半小时到六个半小时,平均三到四个小时。胃液分泌和蠕动运动是否正常,是胃是否健康的标志。


全球,近一半胃癌新发在中国


胃癌是消化系统十分常见和致命的恶性肿瘤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WHO IARC)发布的2020年最新全球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数达108.9万,位居第五;死亡病例数达76.8万,排在第四位;其中47.8万(43.9%)新发病例、37.3万(48.5%)死亡病例发生在中国。


2020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和死亡病例数前十的癌症类型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每年有近一半的胃癌新发在中国。如果按照一年365天来算的话,我国每天约有1022人死于胃癌。这意味着,大概每一分钟都有人因胃癌而失去生命。


虽然说癌症确实年轻化了,老年人是胃癌的高发群体,2017年刊发在《中国临床肿瘤杂志》的一篇《中国胃癌流行病学现状》研究数据显示,无论城市还是农村,从30岁后,胃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七八十岁左右发病率最高。


胃癌,为何“偏爱”中国人


我国是全球胃癌负担最重的国家,每年有近一半的胃癌新发在中国,原因何在?


近期,来自《柳叶刀·肿瘤学》上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遗传风险和生活方式是导致胃癌的两大关键因素。


胃癌发病风险随着遗传风险而升高,中度遗传风险和高风险人群胃癌发病率分别是低风险人群的1.54倍和2.08倍;而无论遗传风险如何,胃癌发病风险随着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增加而升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偏好高盐、辛辣、烫食,不舍剩菜剩饭,抽烟喝酒、睡眠不足等。


此外,大量研究证实了幽门螺杆菌(Hp)在胃癌发生中的致病作用,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归为胃癌的I类致癌物。中国Hp感染率达到50%,部分地区可能达到60%-70%。总感染人数超过7亿;由于中国多数家庭采用共餐制,这会造成Hp交叉感染。


胃病多种多样,却有这几个共同原因


慢性浅表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胃病虽然各种各样,病因却有共性:


1、不按时吃饭时,你的胃里发生了什么?

就算我们什么都不吃,胃液还是会分泌。闻到食物的香味、看到好吃的食物,大脑就会通过神经把这种刺激传给胃,导致胃液分泌。然而胃里是空的,导致胃液直接攻击胃壁,还会产生”饥饿性收缩“,时间长了,不仅胃痛,还会产生胃溃疡。


2、饥饱无常,扰乱胃的“作息规律”

普通男性胃部大小约为1.4升,女性约为1.3升,也就是普通玻璃杯大约七杯水的量。实际吃饭的时候,胃会适当延展。



但暴饮暴食,会超过胃的收纳、消化限度,出现腹胀、泛酸、呕吐等;经常吃不饱,又让脾胃失去滋养,腹胀便溏。长期饮食不规律,扰乱胃部正常的收缩节律,自然会导致慢性胃病。


3、喝酒到底养身还是伤胃?

适量饮酒会增加胃血管的血流量,帮助修复胃黏膜,但一次性或长期大量喝酒,会直接破坏胃黏膜,引起充血、水肿和糜烂。



胃癌的发展是由轻到重的过程,从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到不典型增生、癌变,喝酒对每一个环节的病变都有影响。


4、心情影响健康,消化系统更突出

人的七情六欲,对五脏六腑的影响很大。如果你遇到不顺心的事,会胸闷气憋、没有食欲,这种情绪通过神经系统影响肠胃的运动和分泌。

相当多的人有肠胃动力疾病和功能紊乱,但在解剖学上器官的性质却没有什么改变,这可能是由情绪引发的神经性厌食、呕吐等。做一个性格开朗的人,溃疡发病率也会更低。


有以下危险因素的人群注意了,胃癌离你并不远


正常胃黏膜到胃癌的组织病理阶段可用“Correa模式”表示,即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开始,发展为萎缩性胃炎、小肠型肠化生、结肠型肠化生、异型增生,最后发展为胃癌。


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共同参与、多步骤演变的复杂病理过程,是环境因素、生活因素、宿主因素、Hp感染等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环境因素:地质、饮用水等环境因素可能通过与遗传背景、宿主免疫的交互作用影响胃癌的发生。


生活因素:高盐饮食、腌熏煎烤炸食品、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肥胖等均能导致胃癌的发生。


宿主因素:以下患者患胃癌的风险增加,即患有遗传学弥漫性胃癌综合征、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Peutz-Jeghers综合征、Li-Fraumeni综合征,以及免疫缺陷患者。


Hp感染:首份全球基于人群的Hp患病率评价显示,全球有超过一半的人口感染Hp,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是Hp高感染的国家之一。大量研究证实了幽门螺杆菌在胃癌发生中的致病作用。1994年,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将幽门螺杆菌归为胃癌的I类致癌物。


年龄因素:大于60岁的老年人发生胃黏膜萎缩的风险更高,胃癌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此外,研究发现,总体上Hp的感染率:男性高于女性(46.3% vs 42.7%);成人高于儿童(48.6% vs 32.6%)。


如何预防胃癌


1、遗传因素:宿主的遗传因素无法改变,从遗传因素的角度预防胃癌,可行性很低。


2、环境和饮食因素:加强对饮食的宣传教育,避免暴饮暴食、辛辣刺激食物;少吃熏制、腌制、富含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的食物;摄入足够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避免长期大量饮酒、吸烟;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

提倡公筷和分餐制以减少感染Hp机会。


3、治疗Hp感染:相关研究表明根除Hp降低胃癌发生风险。近期,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单中心、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纳入一级亲属有胃癌史的1838例高风险人群,对入组人群采用三联根除Hp方案进行治疗,平均随访时间为9.2年。研究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在根除Hp以后,胃癌的累积发生率明显下降。


另一项前瞻性、双盲、安慰剂对照随机试验纳入470例内镜切除早期胃癌病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对入组人群进行Hp的根除治疗,观察其1年后异时发生率、3年后随访胃体小弯侧腺体萎缩改善程度。结果发现,早期胃癌病史患者通过根除Hp,可降低异时癌的发生,且改善胃萎缩。此外,一项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也表明,Hp根除可降低东方国家健康人和胃瘤变患者的胃癌发生率,也似乎能降低胃癌的相关死亡率。


可见,根除Hp能促进消化道溃疡愈合并防止其复发,是消化道溃疡病因学和治疗学上的一次革命。此外,抗Hp疫苗也可以有效预防,但目前尚未在人群中开展大规模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根除Hp预防胃癌的最佳时机是在发生胃萎缩、肠化前;因为胃萎缩的发展过程具有“不可逆转点”,因此及时干预是预防癌变的有效手段。


然而,当前Hp根除治疗仍面临着非常多的挑战。研究发现,北京、上海地区Hp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在持续增加。对此现象,马斯特里赫特V共识(Maastricht V Consensus)、多伦多共识(Toronto Consensus)、中国Hp感染共识推荐“铋剂与其他抗生素组合的四联方案”来治疗HP感染。


表1. 推荐的Hp根除四联方案

胃癌筛查是胃癌的二级预防策略。《2017年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指出,自然人群中推行早期胃癌筛查措施和高危人群进行内镜精查策略,是改变我国胃癌诊治严峻形势的可行且高效的途径;提高早期胃癌诊断率,同时可对相对低风险人群采取适合的随访策略,节约医疗资源。


我国胃癌筛查目标人群,≥40岁且符合下列任一条者:

表2. 胃癌筛查方法比较


这项针对中国人群的最大规模的胃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和生活方式因素与胃癌发病风险独立相关的两大因素。


该研究清晰地表明,胃癌遗传风险高的人发病率更高,不良生活方式的人胃癌发病率也随之提高,对于那些具有高遗传风险的人,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显著抵消其胃癌风险。


这也提醒了我们,坚持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预防胃癌,而对于那些胃癌遗传风险高的人群,应当及时进行筛查,以便提前发现,能够大大增加胃癌的治疗效果、延长生存期。





参考来源:

[1]健康时报,2021-03-23.又一老戏骨患胃癌!从胃炎到胃癌只需4步,这8个坏习惯正在毁掉你的胃!

[2]环球网,2021-03-23.被曝罹患胃癌一度病危,66岁港星廖启智:有信心能够康复

[3]2018-12-1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4]Arnold M., Abnet C.C., Neale R.E. et al., Global Burden of 5 Major Types Of Gastrointestinal Cancer. Gastroenterology 2020.

[5]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2020-11-11.从胃炎到胃癌只需4步!知道这些可以挽救

[6]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J]. 胃肠病学, 2017, 37(6): 364-378.

[7]国家消化系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等.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8,2(35)2.

[8]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2020-11-28.什么样的人需要做胃镜?这张评分表每个人都可以自测一下 | 霍继荣教授专访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