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岁的贺叔儿孙满堂,平时还很注重锻炼,身体一直非常硬朗。今年4月因为胃部不适,当地医院做检查发现竟是晚期胃癌!家人得知肿瘤防治“国家队”扎根深圳两年多,立即决定把他接到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求医。
近日,深圳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车旭教授联合北京总院胰胃外科副主任赵东兵教授,为患者术前新辅助+手术的联合治疗,术后检查结果令人惊喜:未发现存在活性的肿瘤细胞!
“胃肠炎症”竟是晚期癌症
贺叔家属告诉记者,在当地医院检查为胃粘膜多发溃疡,活检证实是胃癌。来深圳找到车旭主任后,立即做了相关检查。然而CT检查确带来了更加绝望的结果,影像学显示整个胃部都已经被肿瘤占据,胃壁最厚的地方已经有3cm左右,相当于大拇指那么宽,足足比正常的胃壁增厚了6倍;而且胃周围和腹膜后区域也存在多发的淋巴结转移。
可以说肿瘤一发现就已经是晚期,仿佛一个黑洞,密不透光,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看不到一丝光亮。贺叔回想称确实多年前就有腹部不适的情况,只是当时认为只是胃肠炎症,没想到将小毛病拖成了现在的绝症,后悔不已。
京深多科联手为患者“逆天改命”
多学科讨论(MDT)一直是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诊治疑难病例的常规模式,每个月深圳医院都会与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连线进行网络消化道肿瘤MDT,由外科、内科、放疗科、影像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骨干医师参加,对疑难的临床病例进行讨论,并最终制定出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案。
贺叔的病例也被立即提交到远程MDT查房,经过两院多科医师的仔细探讨,认为该病例虽为晚期,但仍有治愈的希望,应当积极给予化疗,并根据疗效决定是否能够根治性切除。
化疗+手术让肿瘤细胞消失殆尽
就这样,贺叔带着对生命的希望,开始了4周期的新辅助化疗。所幸他乐观坚强,总还念叨着“回家还能盖房子”。化疗的效果也逐渐展现开来,经过4周期化疗后复查,CT结果显示整个胃部肿瘤奇迹般的退缩了,现在最厚处只有0.9cm,而腹腔和腹膜后的淋巴结转移也较前明显缩小;胃镜也提示糜烂明显缩小,肿物基本退缩。
鉴于肿瘤较化疗前明显好转,车旭主任联系了目前在分院支持工作的胰胃外科赵东兵教授,他们共同讨论了贺叔的病情,一致认为手术时机成熟,由赵东兵教授和车旭主任一起为患者进行了“3D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手术过程顺利,通过完全腹腔镜下最微创的方式完整的切除了所有病灶。
贺叔术后第二天就下床活动,且没有出现食管返流等常见并发症,术后1周即安全出院。更加值得高兴的是,贺叔术后的病理结果提示完全病理缓解,意思就是完整切除的全胃及周围淋巴结病灶中,未发现存在活性的肿瘤细胞,意味着通过术前新辅助+手术的联合治疗,患者肿瘤细胞达到了全部灭杀,获得了最佳治疗效果。
医生嘱咐:遇到“不治之症”先别绝望!
车旭主任在术后接受采访时表示,贺叔从被判断绝症,到峰回路转得到根治,对很多肿瘤患者有启示作用:首先,肿瘤的治疗发展日新月异,很多既往认为是不治之症,现在也可能有了更加有效的方法,患者和家属不必伤心绝望,一定要听听专家的意见。
其次,有些肿瘤病人避讳去肿瘤医院就医而选择综合医院,但术业有专攻,往往肿瘤专科医院的系统治疗及个体化综合治疗可能对他们更为合适。
第三,肿瘤预防和早诊早治应该是大众最该重视的方面。以胃癌为例,国内外推荐50岁以上可常规5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将大大有助于胃癌的发现和早诊早治,从而避免因为发现晚而带来的悲剧。
编辑 刘桂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