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硬质气管镜技术放置硅酮支架通畅患者狭窄气道

李金沛医生 发布于2023-10-19 13:18 阅读量375

本文由李金沛原创

病例一,26岁女性患者,7年前患结核病致左主支气管重度瘢痕狭窄,间断出现咳嗽,并有活动后气喘,曾多次经支气管镜行介入治疗,效果不佳。科室结合患者病程、症状体征以及胸部CT,随即安排普通气管镜检查,证实其左主支气管呈螺旋形重度狭窄,开口直径仅约3.0mm。



图片发自160App



  病例二,22岁男性患者,约2年前患结核病致左主支气管重度瘢痕狭窄,活动后气喘,曾多次经支气管镜行介入治疗,效果不佳。科室结合患者病程、症状体征以及胸部CT,随即安排普通气管镜检查,证实其左主支气管呈螺旋形重度狭窄,开口直径仅约4.0mm。



图片发自160App



  由于两位患者均多次经支气管镜介入治疗(含金属气管支架),左主支气管狭窄无得到明显改善。因气管镜工作孔道较小,无法快速进行瘢痕消融、气管狭窄处球囊扩张及气管支架置入,且操作过程中风险较高,普通气管镜难以胜任。为避免手术风险,经叶涛生主任团队及陈愉教授充分评估后,决定在全麻硬质气管镜下行左主支气管瘢痕消融术、球囊扩张术及硅酮支架置入术。虽两名患者均为青年,无基础疾病,但左主支气管瘢痕狭窄时间长且呈螺旋形,手术难度极高,叶涛生主任、陈愉教授和麻醉科主任何仁亮充分沟通、反复讨论手术细节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了具体的风险预案。经过充分准备,2月16日下午,在麻醉科何仁亮、吴强、马明飞及呼吸内镜室团队共同协作下,顺利完成了此两例硬质气管镜下左主支气管硅酮支架置入术。


图片发自160App

徐宇翔医师及李金沛医师在进行设备检测及调试



图片发自160App

李敏护师及李金沛医师进行器械及配件的核查




图片发自160App

                    李金沛医师放置硅酮支架



图片发自160App

      术后复查支架位置良好,可见少许肉芽组织

  硬质支气管镜(硬镜)是尖端现代医学设备的一种,是将气道内可视性、治疗性操作与患者通气相结合的气道介入技术,技术要求高,需经过专业系统的训练方能进行。技术的开展离不开呼吸内镜医师与麻醉医师的共同努力。硬镜的优势在于作为气道介入手术通道,可同时使用可弯曲支气管镜及其他手术器械,在直视下进行气道支架放置、取气道异物、激光消融、冷冻、微波和电刀(氩气刀)等高难度操作,大大提高了手术效率及安全性。近年来,随着气道介入技术的发展,硬质气管镜应用的优势逐渐显现,但因技术难度较大,目前能开展此项技术的单位较少。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镜室在呼吸介入技术的发展上始终不断开拓创新、不懈努力。此次创新性率先开展硬质气管镜介入治疗为气道疾病患者带来了先进的治疗手段和技术,标志着深圳三院呼吸内镜室诊疗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图片发自160App



                                          李金沛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呼吸内镜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