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便血是一种很常见的消化道疾病症状,原因很多,有的人不以为然,便血的最大隐患可能是大肠癌的一种信号。尤其是上了年纪的人,千万不能对便血掉以轻心。但并不是大便带血就是患了大肠癌,因为便血可见于其他很多消化道疾病,如痔疮、肛裂、结肠息肉等。在这些病因中,成人最常见的是痔出血或大肠癌;儿童最常见的则是肛裂、息肉出血。
(一)由于痔疮和大肠癌都常有便血的情况出现。常见引起便血的疾病有如下几种:
①痔疮:便血在排便时喷射状流出或便后滴血;
②肛裂:便血量相对少,但肛门疼痛较剧。
③直肠息肉:出血,便血量少,血液附在大便表面,有时粪便变细呈条状或有压迹。
④痢疾便:血呈脓血便,便次多,伴左下腹痛。
⑤上消化道出血:呈柏油样便:即黑便。上消化道出血未呕出,血液在肠道内停留时间较长,血液中的血红蛋白与肠内的硫化物结合成硫化亚铁,硫化亚铁使大便发黑而发亮,像柏油一样。出现柏油样便,表明出血量已经达到60毫升以上。
⑥大肠肿瘤:便血为暗红色、粪便中混有脓血腐臭的分泌。
⑦隐血便:凡小量消化道出血不引起大便颜色改变,仅在化验时大便隐血试验阳性者,称为隐血便。所有引起消化道出血的疾病都可以发生隐血便,常见胃溃疡、胃癌。但要注意某些食物、药物可以使大便发黑,用大便隐血试验可以鉴别。
(二)发现便血问题的最好解决方法就是及时到肛肠科检查诊治,明确问题,解决问题。
肛肠科门诊常见的检查方法:
①肛门直肠指检: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要数肛门直肠指检。不要小看了这“一指神功”,可以说距肛门8~10厘米以内的直肠都是它的“管辖范围”,单靠它80%的直肠癌可以获得诊断,各种常见的疾病,如直肠息肉,低位直肠癌等,“一摸便知”。
②电子肛门直肠镜:是肛肠科必备的 “侦查武器”。检查时医生将镜子涂上润滑油,缓缓自肛门插入直肠后,将内芯取出,外套管逐渐往外退出,在聚光灯照射下直视直肠、肛管粘膜的情况。“一指神功”依靠的是触觉,而它依靠的是视觉,两者刚好形成互补,是检查内痔、肛裂、直肠息肉、癌等的重要手段。
③电子乙状结肠镜或者电子全结肠镜检查:如在第一阶段的筛查中,出现了需要进一步的疾病诊断时,电子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就可以直接观察直肠及乙状结肠、全结肠的肠壁黏膜等的形态,并可实施活体组织采取术。对诊断慢性痢疾、结肠炎、血吸虫病、息肉、肿瘤、肉芽肿、憩室或憩室炎、巨结肠、肠套叠或扭转等有一定价值。又可作为治疗仪器,对预防及早期发现直肠和结肠癌有着重要的意义。
④其他检查方法还有:胃镜、胶囊内镜等检查方法。
门诊检查时,医生会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检查方法。明确病情后,对症下药,治疗就更有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