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血栓都可以一“吸”解决,清除血栓这样最靠谱

王小红医生 发布于2024-12-30 10:02 阅读量112

本文由王小红原创

血栓就好像一个“捣蛋鬼”,在血管里扎根,还喜欢到处乱跑,总会给人添“堵”。

藏在身体里“五花八门”的血栓

血栓也有种类,治疗的方法也不一样。除了我们熟知的动脉、静脉、微血管血栓外,血栓根据组织形态又分类为:

1. 白色血栓:多是斑块破裂时,血小板凝聚在斑块碎片周围形成小血栓,肉眼看为黄白色。而服用阿司匹林就是为了减少这类血栓,避免血小板凝集。

2. 红色血栓:多数为静脉系统中形成的大块血栓,多因血流缓慢形成,成分中红细胞居多,因此肉眼看为红色。

3. 纤维蛋白血栓:多发生于微小血管内,可能是细胞、纤维蛋白或血浆蛋白造成的栓塞。

4. 混合血栓:灰红色交替的圆柱状血栓,由纤维蛋白层网罗了大量红细胞和少许白细胞形成。主要多见于静脉,动脉下游或心房颤动时也可形成。

血栓5个常见“罪状”

血栓能够引起血管阻塞,导致局部组织缺血甚至梗死。它主要有5大常见的罪状:

01

血栓出现在心脏→心梗

血栓顺着血管到了心脏冠状动脉,引发堵塞,会造成心肌缺血,引发冠心病,严重甚至造成心梗。

02

血栓出现在肺→肺栓塞

静脉里的血栓喜欢往肺里跑,大部分会堵在肺动脉,导致肺栓塞,出现和心梗类似的症状。

03

血栓出现在大脑→脑梗

大脑里如果出现了血栓,会使得脑组织得不到充分的氧气、营养供应,继而发生软化或者坏死,表现为瘫痪、失忆、感觉障碍等,出现脑梗甚至致命。

04

血栓出现在下肢→下肢静脉血栓

我们的下肢静脉很多,当静脉内血液发生凝结,形成血栓,就会出现小腿肿胀、肌肉痛、水肿等情况,甚至下肢因为缺血而出现坏疽。

很多新闻报道谈到长时间坐飞机、火车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就是因为肌肉不动,使得静脉回流缓慢,增加了血液凝结的机率。

05

血栓出现在肾脏→肾衰竭

当血栓堵塞肾血管时,就会造成肾脏的供血和营养不足,影响肾脏的“过滤”功能,严重导致尿毒症、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总之,血栓是堵哪里,伤哪里!那么,出现血栓该怎么办?

血栓可以一“吸”解决吗?

现在科技这么发达,难道就不能一次把血栓吸出去,不用放支架,不用服药,彻底解决问题吗?

就像前段时间网上热传一则视频,把堵塞血管的血栓像“吸尘器”一样吸出去,几秒就吸了出去,血管瞬间变干净。

然而视频中是理想化的,实际想靠一“吸”完全解决问题,有点难。

有专家表示,像急性心梗这种情况,是斑块破裂形成的血栓。把血栓吸出来后,斑块还是在的,狭窄依旧存在,还是需要支架治疗。

再者,吸血栓的过程中,金属材料与血管壁有接触,也可能会造成血管创面,增加了再长血栓的风险。

出现血栓,该怎么办?

及时治疗!体检发现有血栓,或者已经出现心梗、脑梗等症状,一定要到医院及时接受治疗。对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的严重血栓,一般通常有以下治疗方法:

01

药物溶栓

▼ 静脉溶栓:无需动手术,类似输液,溶栓药物静脉给药。但有时间限制,比如脑梗死发生4.5小时内可用该方法,且已被循证医学证实为缺血性卒中急性期的主要治疗手段。

▼ 动脉溶栓:动脉溶栓也是用溶栓药物,需要在大腿动脉做穿刺,通过细导管给药。但属于局部给药,只将溶栓药放到闭塞部位。

02

手术取栓

▼ 支架取栓:采用介入微创治疗方法,将取栓支架放入血栓部位,支架和血栓结合后拉出体外。

▼ 血栓抽吸清除术:将血栓打成碎片后,利用特制的导管吸出。适合堵塞大血管的血栓,对于软或硬的血栓都有一定的效果。而且比起静脉药物溶栓,机械取栓用时更短。

▲血栓抽吸清除术

此外,还需要配合抗凝药物的使用。

比起盼望先进的治疗技术,不如把预防血栓的关口提前!

记好3点,防血栓!

01

喝好2杯水

每天喝够1500-1700毫升的水,大约是7-8杯。

尤其是睡前和清晨要注意补水。因为经过一夜的代谢,人体没有水分补充,血液会比较黏稠。因此睡前可以喝几小口水,晨起建议喝一杯温开水。

02

每天运动30分钟

运动有助于减少血液中的脂质和代谢垃圾,常运动有预防血栓的效果。建议每天最好有30分钟的有氧运动,每周保证150分钟。

03

饮食记好6点

▼ 少油少盐少糖:成年人每人每天食用油不超20克,盐不超6克,糖不超25克。

▼ 每天喝杯茶:茶叶种的茶碱有助于抑制血小板凝集。

▼ 每周吃一次鱼[8] :鱼、虾、蟹所含的胆固醇较低,且海鱼中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有益血管健康。

▼ 每天一斤蔬菜半斤水果:果蔬富含膳食纤维,有助于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

▼ 每天1-2两谷物:如糙米、高粱、荞麦、燕麦、小米、玉米等,含有膳食纤维,有益血脂健康。

▼ 不吸烟:吸烟会损害血管内皮,引起慢性炎症,促成血栓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