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平时没有症状不代表血压正常,往往血压突然升高时,才会出现头痛、头晕等一系列症状,严重时候,可能会出现脑溢血、心梗等严重并发症。如果不加以注意,可能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2
血压降得越快越好
通常情况下,指南给出的降压原则是“缓慢、平稳”地降压,不建议快速降压。快速降压的后果是容易发生缺血性事件、深知并发脑梗等严重后果,尤其是老年患者。
3血压降低越低,危害就越小
血压降低后,心血管病的发病和死亡都会明显降低。但并不代表血压降的越底越好,比如,血压过低可能会导致脑部血流灌注不足,导致脑梗等一系列心血管并发症。
4服药时间对降压效果影响不大
对高血压患者来说,服药时间至关重要。如果在错误的时间服药,非但不能很好地控制血压,还可能会引起一系列血管并发症。比如,起床后就服药或者血压高峰出现前30分钟到1小时效果最好。
5血压正常就应该停药
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终生服降压药,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的损害更严重。
6经常换药,降压效果才好
高血压患者通常觉得经常换服降压药,降压效果才好。但往往会导致血压波动,血压控制不理想等现象。因为有的药物降压作用相对温和,从开始服药到平稳控制血压,一般需要1周左右,所以尽量避免在此期间换服降压药。
7高血压的症状是头晕、头痛
我们通常认为高血压的症状就是头晕、头痛,但是高血压的症状也有可能表现为心悸、胸闷、眼胀、视物模糊、脖子僵硬、记忆力下降、乏力等。
8降压药一开始不能用贵的
普遍的错误认知是:第一次服用降压药应该吃便宜的药,如果一开始就服用贵的降压药,血压就很难控制了”。其实,降压药的价格跟药物的疗效没有必然的联系。
9药物伤肝肾,用食物降血压效果好
“是药三分毒”的认知深入人心,从而很多人“迷信”用食物降压。其实不存在某一种食物能有效降低血压,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按时服药,避免有损健康。
10功能枕头、手表也能帮助降血压
近些年降压保健品越来越多,比如降压枕、降压手表、降压帽、降压鞋垫等,这些保健品都声称有良好的降压作用,但结果并非如此。
这一类的所谓的“保健品”,没有经过严谨的科学认证,其实这类“保健品”最大的危害是延误病情。
11一定要把血压控制在120/80mmHg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修订版)》,一般高血压患者应降至<140/90 mmHg,能耐受者和部分高危及以上患者,可进一步降至<130/80 mmHg。
12电子血压计测不准
目前均推荐使用电子血压计监测血压。不准也许是血压计不行或是测量方法不对,可以到器械店进行校准。
13去医院抽血前不能吃降压药
降压药并不影响抽血化验,放心按时按量服用吧。
14高血压复诊前要停药
复诊时医生主要评估的是降压效果,正常服药才有参考,停药会干扰医生的判断。
15吃保健品能根治高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是慢性病(继发性高血压即能明确病因的除外),目前还没有哪一种药品、食物、保健品、保健仪器能根治高血压,基于此宣传的产品都是骗人的。
16降压药都有副作用,会降低性功能
任何药都有副作用,包括降压药。但FDA批准的原研药(进口药)相对很安全。如果按说明用药,副作用会很轻微。
不要因噎废食,和高血压的危害相比,降压药的副作用微乎其微。
一些人担心降压药伤肝肾,实际上,沙坦类,普利类,地平类降压药通过降压有保肾的作用,尤其是前两类药物更是慢性肾脏病的首选用药,并有改善性功能的作用。
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硬化是男性勃起障碍的主要原因,降压、治疗动脉硬化也是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主要措施。
总之,伤肾的是高血压,而不是降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