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率作为机体的重要生命体征,是临床最易获得的心血管系统参数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对心率与心血管预后的关系却未予以足够重视。已有许多研究表明,在已确诊心血管疾病患者中,心率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和全因死亡率独立相关。控制心率已成为冠心病治疗的重要策略,且地位越来越重要。
那么,为什么冠心病患者要重视心率控制呢?本文从冠心病患者心率增快的原因、心率对疾病和患者预后的影响、以及控制心率对于患者的获益几个方面来与大家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01
冠心病患者心率增快的原因分析
静息心率增快指清醒不活动状态下窦性心率偏快,冠心病患者出现静息心率增快,可能的原因有:
①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绞痛患者因疼痛、焦虑、交感神经兴奋、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等可出现心率增快;
②冠心病心肌梗死患者,若梗死面积大,对心功能影响大,易出现心率增快、心力衰竭或休克,部分患者的心率增快出现在临床症状之前。
02
心率在心血管病理学方面的潜在作用机制
心率增高是动脉粥样硬化发展的危险因素,心率增高导致局部缺血、心脏和血管的重塑,并导致高血压和慢性心力衰竭的合并症。
03
心率增快对冠心病的影响
3.1
心率增快促进冠脉粥样硬化进展和斑块破裂
心率可能在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心率增快可预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负担增加。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和动脉壁机械负荷的增加(即张力或剪切力的改变)被认为是动脉粥样硬化的易感性因素。心率增快会增强动脉壁的机械张力,并延长冠状动脉内皮暴露于低收缩压和振荡剪切应力的时间,从而引起内皮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内皮细胞会在动脉粥样硬化易发区域积聚,心率增快引起的内皮细胞损伤还可增加循环炎症因子,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心率增快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斑块破裂风险的大幅增加有关。
3.2
心率增快加重心肌缺血
心率是心肌氧需量最重要的决定因素,当心率加快1倍时,心肌氧摄取量增加接近1倍。心率增快缩短心肌舒张期充盈时间,使冠状动脉血流量下降,心肌氧供减少,同时增快的心率使心脏做功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使冠心病心肌梗死病人梗死范围扩大、延展,由此构成恶性循环。
04
心率增快影响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登记(GRACE)评分,将入院心率作为一个独立的风险因素。许多研究证据表明心率增快与冠心病患者的死亡率和心血管事件风险密切相关。
一项多中心研究旨在探讨心率与冠状动脉疾病患者预后的关系,纳入24913例可疑或确诊患者,中位随访14.7年,结果表明,随着患者心率的增快,其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病死率均逐渐增加。
05
控制心率对冠心病患者的获益
心率增快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将心率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可能使心血管疾病患者获益。一项meta回归分析旨在评估心肌梗死患者经β受体阻滞剂和钙阻滞剂治疗后的死亡率与患者心率之间的关系,共纳入34项随机临床研究(其中21项β受体阻滞剂) ,结果显示,静息心率减慢与患者临床获益显著相关,包括心脏性死亡(p<0.001)、全因死亡(p=0.008)、猝死(p=0.015)和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复发(p=0.024)均显著减少。这也提示了β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对于心梗后患者的疗效获益可能与静息心率减慢有关。
β受体阻滞剂是临床常用的降低心率的药物,主要通过抑制心肌的β1受体,发挥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减少心肌耗氧的作用。荟萃分析显示,心肌梗死后患者长期接受β受体阻滞剂二级预防,可降低相对死亡率24%。
06
冠心病患者心率控制目标范围
总而言之,现有证据显示,心率增快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冠心病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冠心病患者的心率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