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管理

王小红医生 发布于2020-02-15 10:26 阅读量6384

本文转载自心衰

      水钠潴留是心力衰竭患者出现症状的主要原因,心力衰竭患者常伴有水钠潴留,左心衰竭主要表现为肺循环淤血,右心衰竭主要表现为体循环淤血。 

      利尿治疗是有症状心力衰竭治疗的第一步,是心力衰竭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容量管理,即合理使用利尿剂,是急、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关键环节,也是其他治疗心力衰竭药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利尿剂剂量不足或出现利尿剂抵抗常常会导致患者病情得不到缓解甚至加重病情,相反,不恰当的大剂量使用利尿剂则会导致患者血容量不足,发生低血压、肾功能不全和电解质紊乱等不良反应。

      急性失代偿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目标为有效纠正容量超负荷。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容量控制目标为维持最佳容量状态,避免急性失代偿发作。保持最低利尿剂剂量或最终能停用利尿剂的患者预后较好。

      对于急性心力衰竭患者,应首先判断患者总体容量状态,结合血压水平、外周组织灌注情况决定容量管理方案,启动容量管理流程。需要动态评价容量状态,及时改变容量管理目标。

      对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在出现液体潴留的早期应用利尿剂。通常从小剂量开始应用,逐渐增加剂量至淤血症状和体征改善,待病情控制(肺部啰音消失,水肿消退,体质量稳定)后,即以最小有效量长期维持,并根据液体潴留情况随时调整剂量,目标是以最低有效利尿剂剂量维持“干体质量”。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