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脊柱关节炎(Spondyloathritis, SPA)是一类以累及脊柱、关节韧带和肌腱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暂无治愈的方法,尽早明确诊断,尽早、有效的治疗才能达到尽快临床缓解或疾病处于不活动状态,从而延缓疾病进展,减少并发症。
改善病情抗风湿类药物( disease-modifying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又称为慢作用药,本组药物有改善病情和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但通常要在治疗2~4个月后才能显出效果,因此称为慢作用药。近20年来,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治疗药物突飞猛进的发展不仅给患者带来了更多的选择,且显著提高了疗效,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达到治疗目标,极大地改善了患者的预后。理论上DMARDs也分为传统合成DMARDs和生物合成DMARDs(生物制剂,很多药物起效时间为2周左右,不再需要2-4月),因此,这里讲的DMARDs主要是指传统合成DMARDs,这一类药物主要作用机制是对免疫反应均呈非特异抑制作用,因此,临床上又把这些药物归类于免疫抑制药,此类药物广泛的应用于风湿免疫科,主要常用的包括:
2、钙调磷酸酶抑制药:环孢素、他克莫司
3、烷化剂:环磷酰胺
4、其他
DMARDs 药物也可见用于ax-SpA患者的治疗。
目前认为,DMARDs 药物对于合并外周关节炎的ax-SpA患者有一定的益处,在银屑病型SpA、虹膜睫状体炎、炎症性肠病的患者,推荐使用DMARDs 药物。
对于大多数 ax-SpA 患者 DMARDs 药物疗效存在争议,多数不主张应用。但也有学者认为:经过 NSAIDs 治疗后仍处于活动期的 ax-SpA 患者,有条件推荐使用柳氮磺吡啶、甲氨蝶呤等DMARDs 药物可以和 NSAIDs 药物联合使用来控制症状。如果使用3个月效果不明显,考虑使用生物型 DMARDs 药物(见后述)来控制病情。
柳氮磺吡啶和甲氨蝶呤作为比较经典的两种传统抗风湿类药物,目前在脊柱关节炎的使用地位如下:
柳氮磺吡啶:作为AS的治疗药物已有很长历史,尤其是在引入肿瘤坏死因子拮抗剂(TNFi,生物型 DMARDs中的一类)之前,通常其被认为是NSAIDs治疗失败后的药物;但在中轴型SpA中,柳氮磺吡啶的疗效明显不如TNFi 。
甲氨蝶呤:没有证据表明甲氨蝶呤对中轴型SpA有效,无论是否合用TNFi 。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