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网络的兴起,无所不能的网络好像能解决一切问题,看病问题也是,经常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朋友或者推荐的朋友给我发资料,问我怎么办?说是请教我的专业意见?搞得我不回答好像不够专业似的。其实说老实话,这类问题让我经常也很苦恼,正面回答呢存在很多坑,不回答好像我没本事,今天简单说说,如何才能为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制订合理的用药方案。
类风湿性关节炎(RA)治疗方案的选择应综合考虑关节疼痛、肿胀数量,ESR、CRP、RF及抗环瓜氨酸蛋白抗体(ACPA)的数值等实验室指标。同时还要考虑关节外受累情况。此外,还应注意监测RA的常见合并症,如心血管疾病、骨质疏松、恶性肿瘤等情况。
1、什么是预后不良因素?
多项预测模型显示,关节疼痛、肿胀数量,以及升高的ESR、CRP、RF和ACPA等实验室指标均为关节损害进展的预测因素。预后不良因素的评估在RA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医师调整治疗方案和选择相应药物提供参考。预后不良因素可协助医师确定最佳治疗方案。
2、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节外受累情况都有啥?
RA患者也会出现关节外的其他组织和器官受累,研究显示RA患者关节外受累的发生率为17. 8%~47. 5%,受累组织和器官包括皮肤、肺、心脏、神经系统、眼、血液和肾脏等,这类RA患者并发症的发生会更多,病死率会更高。
3、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见合并症又有啥?
我国一项风湿病注册登记研究显示,RA患者的常见合并症及患病风险依次为心血管疾病(2. 2%)、脆性骨折(1. 7%)及恶性肿瘤(0. 6%),高龄和长病程与其呈正相关。合并此类疾病会影响RA患者的预后,增加病死率。
此外,还要了解既往用药情况、药物不良反应、药物过敏情况等等。
这些因素不是几条短信或者微信就能完全了解清楚。
因此,第一次请尽可能就诊面谈,临床医师应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才能合理制订或调整用药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