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之前的文章写过,慢性肾病(CKD)- fix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在104周内,别嘌呤醇降尿酸治疗并没有减缓慢性肾病(CKD)进展风险患者的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的下降,也就是没有表现出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
我们知道,肾病患者往往尿酸高。那么,调换一下目的,在CKD-FIX人群中,别嘌呤醇降尿酸治疗是否可以预防痛风的发生呢。Anushree Tiku所在团队进行相关研究。
在 CKD-FIX 试验中,369 名 CKD 3 或 4 期、无痛风病史且有肾脏疾病进展风险(在前1年的尿白蛋白与肌酐比 ≥265 mg/g 或 eGFR 降低 ≥3.0 mL/min /1.73 m2 )被随机分配接受安慰剂(n=184)或别嘌醇,每天最多300毫克(n=185)。在104周的每次研究访问中,患者通过问卷进行了痛风发作的自我报告。此外,还分析了痛风事件与基线血清尿酸水平(正常尿酸血症和高尿酸血症[以血清尿酸水平>6.8mg/dL为切点],或三分位])的关系。
结果显示,除3例患者在随机分组后立即退出,其余363例患者(平均eGFR 31.7 mL/min/1.73 m2,平均血清尿酸盐8.2 mg/dL)纳入分析。在12周剂量递增期结束时,别嘌呤醇组182例患者中126例(69.2%)每日服用300mg。共有 22 名 (6.1%) 参与者在 104 周内经历了 31 次散在发作(安慰剂组 13 名患者 20 次发作;别嘌醇组 9 名患者发作 11 次)。安慰剂组痛风发生率与别嘌呤醇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然而,痛风发作的时间存在差异,别嘌呤醇组痛风发作的时间在前24周较多,相反,安慰剂组痛风发作的时间在24周后较多(图1,P=0.02)。
在两组中,最常见的受累关节区域是脚踝。在随访期间发生痛风的参与者中,19人(86%)在基线时出现高尿酸血症。痛风的发生率与基线血清尿酸水平(高尿酸血症和正常尿酸血症)之间无相关性(P=0.14),但痛风的发生率与基线血清尿酸水平三分位之间有相关性,血清尿酸水平最高的三分位,即8.7mg/dL以上的患者痛风发生率最高(P=0.004)。
结论如下:
1、在有进展风险的CKD患者中,痛风的发生并不常见,并且与血清尿酸高于8.7mg/dL相关。
2、与安慰剂相比,别嘌呤醇在两年内不会改变痛风的发生率,但治疗的前24周发作次数更多,24周后发作次数更少。
简单一句话:肾功能不全的人,降尿酸治疗也要看情况。不要盲目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