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早诊断、早治疗、早控制是控制预后的关键因素,而诊断时机将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与预后。
但调查显示,我国RA患者从出现典型的多关节肿痛及晨僵等症状至确诊为RA的中位时间长达6个月,25%的RA患者经1年以上才能确诊。
早期诊断需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结果。目前国际上有两种分类标准来帮助诊断RA。1987年ACR的分类标准,其敏感度为39.1%,特异度为92.4%;
表1 ACR 1987年 修订的RA分类标准
1、晨僵
关节或周围晨僵持续至少1小时
2、≥3个关节区的关节炎
医生观察到下列14个关节区域(两侧的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肘、膝、踝及跖趾关节)中至少3个有软组织肿胀或积液(不是单纯骨隆起)
3、手关节炎
腕、掌指或近端指间关节区中,至少有一个关节区肿胀
4、对称性关节炎
左、右两侧关节同时受累(双侧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及跖趾关节受累时,不一定绝对对称)
5、类风湿结节
医生观察到在骨突部位、伸肌表面或关节周围有皮下结节
6、血清RF阳性
任何检测方法证明血清中RF含量升高(所用方法在健康人群中阳性率<5%)
7、影像学改变
在手和腕的后前位像上有典型的RA影像学改变:必须包括骨质侵蚀或受累关节及其邻近部位有明确的骨质脱钙
注:以上7项中满足4项或4项以上并除外其他关节炎者可诊断为RA(要求第1-4条病程至少持续6周)
1987年ACR的分类标准特异度高(92.4%),但敏感度低(39.1%),不利于早期诊断。因此,2010年ACR/EULAR发布的分类标准,其敏感度为72.3%,特异度为83.2%。
2010年ACR/EULAR的RA分类标准虽然明确提高了诊断的敏感性,但特异性有所下降,所以临床使用注意做好鉴别诊断。
1987年和2010年的分类标准在敏感度和特异度方面各有优势,临床医师可同时参考,结合我国患者的具体情况,对RA做出准确诊断。
诊断存在疑问的,还是强烈建议至专科就诊排查,避免延误诊断,延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