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坐卧、吃饭喝水,这些对正常人来说极其简单、自然的动作,对于已过不惑之年的李华来说却是困难重重,这一切只是因为他是一位晚期强直性脊柱炎(“强直”)病友。
18岁起病,从初时频繁腿疼、走路有点瘸,到愈加厉害的弯腰、驼背,直至最终无法直立行走和平躺睡觉。20多年里,李华从一个风华正茂的大好青年变成了一个睁开眼只能看见自己脚面的“折叠人”。强直伴随了他一生,也让他痛苦终生。
图源央视新闻
01 警惕这种腰背痛,小心得了强直!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炎症性全身性疾病,主要累及中轴关节。好发于青壮年,患病率约0.1%~1.6%,我国约有500万强直病友。强直病友主要表现为腰背痛和晨僵,中晚期可伴有脊柱强直、畸形及严重活动受限。部分病友者还可能出现髋关节、肩关节等部位的炎症,或者累及其他器官如眼、皮肤、肠道、心脏、肺等,严重影响病友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
一般来说,强直病友早期最常见的特征性主诉就是下腰背疼痛和晨僵。腰背痛是普通人群中极为常见的一种表现,比如长期伏案工作导致的背痛,但大多数为机械性背痛,而强直病友则为炎性疼痛。什么是炎性背痛呢?这里给强直病友科普敲黑板!大家可以通过参考炎性背痛诊断标准(表1),对自身病情进行评估,若症状符合5项指标中的4项,则建议尽早前往风湿免疫科。这提示我们青年人腰背部疼痛须警惕强直,鼓励强直病友尽早至正确科室就诊。
表:2009年国际强直性脊柱炎评估工作组(ASAS)炎性背痛专家推荐的诊断炎性背痛标准
02 曾经是“不死的癌症”,现在我们坚决say no!
对强直性脊柱炎这个疾病,大家最常听说的是:强直症状重、治疗难,会逐渐引发关节畸形、功能丧失,甚至残疾,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然而,近来越来越多患有强直的明星病友活跃在荧幕上,如蔡少芬携夫君参加竞技类真人秀、周杰伦娶妻生子全球巡演献声“好声音”、张嘉译出演了一部又一部国民热剧——被称为「人生赢家」,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几乎与常人无异,好似未受影响。
为什么同是强直病友的他们看上去却如此健康?这貌似与人们固有的观念大相径庭。这完全得益于他们不仅早期、持续治疗,而且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目前,临床可以通过非药物、药物和手术等综合治疗强直,缓解疼痛和晨僵,控制或减轻炎症,保持良好的姿势,防止脊柱或关节变形,必要时矫正畸形关节,以改善和提高强直病友的生活质量。
强直性脊柱炎的药物治疗主要包含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改善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s)以及生物制剂。近年来,多种生物制剂陆续在我国获批用于强直性脊柱炎。相对于传统药物,生物制剂具有起效快、有效率高、安全性良好的优势,为强直病友的治疗与管理带来了革命性影响,大大提升了疾病治疗的达标率。不同生物制剂作用靶点不同,其疗效与安全性也存在一定差异。
以阿达木单抗(修美乐)、英夫利西单抗(类克)等药物为代表的肿瘤坏死因子抑制剂(TNF-α抑制剂)作为最早的单克隆抗体,开启了强直的“生物制剂时代”,但一花独放不是春,强直病友的需求仍未被完全满足,临床上期待不同类型的生物制剂“百花齐放”。
03 可善挺纳入医保,强直病友离生物制剂更近一步!
随着对强直性脊柱炎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近年来发现炎性因子白介素-17(IL-17)在强直性脊柱炎的发生上扮演着关键角色,新一代生物制剂——IL-17A抑制剂司库奇尤单抗(可善挺®)因此应运而生。
强直性脊柱炎从发病到最终骨融合,会经历几大阶段:骨炎-脂肪沉积-骨赘-骨桥-骨融合。“新骨形成”是整个病程进展的病理基础,而IL-17A是个重要的“助推器”。一方面,它是附着点炎发病过程中的关键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可进一步促进炎症级联反应;另一方面,它是骨重塑的关键介质,参与新骨形成。因此,抑制IL-17A可阻断炎症通路、缓解疼痛,同时抑制新骨形成来阻止骨结构进一步损伤。
因此,与TNF-α抑制剂这类第一代生物制剂相比,司库奇尤单抗(可善挺®)有着更低的结核及严重感染风险,更强的抑制新骨形成能力,对影像学进展的延缓效果更佳。相信,司库奇尤单抗(可善挺®)的应用,将为更广大的强直病友带来福音!
2020年底,可善挺(司库奇尤单抗)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将惠及更多强直病友。治疗强直,可善挺(司库奇尤单抗)是目前全球首个且唯一全人源IL-17A抑制剂,也是唯一一个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白介素类生物制剂,相信随着2021年3月1日医保执行落地,广大强直病友将有一种全新的治疗方案选择,离生物制剂更近一步,让腰杆“挺”起来。在这里再次提醒广大强直病友,及早前来就诊,风湿免疫科医生将根据具体病情给出最优治疗方案~
陈新鹏主任 深圳市福田区风湿病专科医院
门诊时间如下(每周四下午、周五全天、周日全天)
来源:医学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