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关节退行性疾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在所有关节炎致残原因中位居第二,目前我国患者已逾1亿,随着人口老龄化,将严重影响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
以前认为OA是一种“磨损老化”的结果,或不可避免的退化性改变,因此,大多数治疗目的在于改善症状和体征,疗效一直不理想。近来研究表明,OA并非单纯的老年性关节退行性病变,尽管与年龄密切相关,但它不是老化的必然结果,而是与年龄、肥胖、炎症、免疫及遗传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OA的概念也正在被重新定义,这将为对OA的认识和治疗策略产生重大改变。那么,OA具体有那些病因呢,今天和大家简单科普一下,为更好了解并最终战胜这个烦人的疾病先打打基础。
1. 年龄
在所有的危险因素中,年龄是最强相关的因素。流行病学资料显示中国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OA总体患病率为46.3%,70岁以上患病率为62.1%,呈现随年龄增长而增高的趋势。OA影像学改变随年龄增加也日趋严重。
这是因为随着年龄增加,软骨细胞保护和修复能力下降、关节软骨的形态学和结构改变(包括关节面磨损、软化和变薄)、基质蛋白多糖的大小与聚集减少以及基质张力特性和稳定性丧失。
尽管OA是一种与年龄相关的疾病,但并不是老化的必然结果。
2. 关节部位
OA最常发生在负重关节,所以下肢关节受累更为常见,如髋关节、膝关节,但踝关节受累相对少。这是因为不同部位的关节软骨随年龄变化不同导致。
3. 性别
女性的OA发病率是男性的2倍左右。女性OA在50岁之前发病率较低,50岁之后显著增加,尤其是膝关节OA。另外,女性更易出现多关节受累、晨僵、关节肿胀和夜间痛的临床表现。
这种性别和年龄的差异可能是由于女性绝经后雌激素分泌不足所致。关节软骨细胞上存在功能性雌激素受体,提示这些细胞受雌激素调控。研究发现,雌激素代替治疗可使绝经后妇女膝关节和髋关节OA的发病率低于预期。由于雌激素与子宫内膜癌、乳腺癌以及造成血液高凝、血管栓塞等相关,限制其临床使用,选择性的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作为一种特异性治疗方法或许会为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带来希望。
4. 肥胖
肥胖是OA另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无论男女,肥胖与膝OA患病率和发病率都呈正相关。减重(减少15%)可明显减少膝OA发生、发展。另外,研究显示儿童期肥胖与40岁以后的成人膝关节疼痛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从小就要注重体重管理,避免肥胖。
那么,为什么肥胖会导致或者加重OA呢?
(1)肥胖不仅会增加负重关节的受力,还会引起姿势、步态、体力的改变,从而加重关节的生物力学改变。另外,大多数肥胖患者会出现关节内翻畸形,这会增加膝关节内侧间隙的关节应力,进一步加重关节的退行性变。
(2)重体力活动是加重膝关节OA的另一危险因素,尤其是在老年肥胖者。然而,轻到中度的体力活动可以降低体重指数,不但不会增加膝关节OA的风险,反而可以减轻OA的临床症状,同时还可以减轻膝关节OA的影像学进展。
(3)另外,近年来研究表明,肥胖与OA的联系不只是由于高体重指数造成的机械负荷过重这么简单。脂肪组织被认为是促进炎症级联反应的代谢活化因子。活化的脂肪组织会为促进合成前炎症细胞因子,如瘦素、脂联素、抵抗素和白介素-1、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等,同时下调调节性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0的水平。
研究表明,肥胖患者当BMI>30kg/m2时,脂肪因子如瘦素分泌明显增多,并参与OA发病。瘦素水平与OA严重程度相关,而且女性更为显著。女性较男性有更高的总体脂肪比例和脂肪来源的瘦素浓度,这也许可以部分解释在OA患病率上的性别差异,为啥女性体重轻,但OA发病率却高于男性。
瘦素不仅由脂肪细胞产生,也可由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产生。正常软骨组织一般不表达瘦素,OA患者软骨及滑液中瘦素和瘦素受体表达显著升高,可诱导炎症因子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高表达,参与OA炎症反应过程及软骨降解,局部产生的瘦素在OA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
而脂联素则和瘦素具有相反作用,对关节软骨可能具有保护作用。
5. 遗传异感性
OA发病有家族聚集倾向。Heberden结节(见于远端指间关节)的OA患者,其一级亲属中发病率是对照人群的2倍。遗传的机率约为50%~60%,遗传异常可导致OA早发。OA的发病机制是受复杂的多基因调控,参与的遗传基因有软骨细胞Ⅱ型胶原、维生素D受体、雌激素受体等。
6. 关节对线不良和损伤
关节对线不良或创伤有可能导致OA的快速进展,或最初只是个缓慢的变化过程,但若干年后终会出现OA症状。不论年龄大小,关节对线不良都有可能影响软骨的营养状况或引起负荷分配改变,进而导致软骨的生化成分改变。
反复、高强度的运动与关节损失密切相关,同时也增加下肢OA的风险。亚骨折水平的重复关节损伤会加速软骨钙化带的重塑,导致软骨下骨僵硬,软骨磨损增加,最终导致OA。但规律的日常锻炼对于保持关节软骨的结构和代谢功能是非常重要。慢跑和低强度运动并不会增加原来正常关节发生OA的风险。
总之,随着社会老龄化和肥胖人群日益增多,OA发病率也逐年增加,由此带来的社会和经济负担进一步增加。 OA不仅只是关节衰老退化的结果,OA有其特征性的分子病理生理改变,遗传、年龄、肥胖和脂肪因子等均参与了OA发病过程,随着对发病机制的认识治疗理念的更新,将有助于未来的治疗,最终防止OA的结构破坏,改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骨关节炎诊疗指南(2018年版)[J].中华骨科杂志,2018,38(12): 705-715.
[2] 凯利风湿病学:第10版/(美)盖瑞·C·菲尔斯坦(GARY S. FIRESTEIN)原著;栗战国主译.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20.1.
[3] 许蓓,林进.骨关节炎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浙江医学,2017, 39(21):1833-1835+1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