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腺癌是发生在乳腺腺上皮(导管或小叶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现有研究表明乳腺癌的演变是一个多阶段、多步骤过程,引起乳腺癌发生发展的风险因素很多,包括电离辐射、环境污染、遗传易感性、内外源性雌激素作用、不良生活方式(不良营养、体育锻炼缺乏、吸烟酗酒等)、疾病与药物等。多种因素的长期作用导致乳腺上皮细胞突变、癌变、发展和转移。
那大家就经常会问,我们要怎样做才可以预防乳腺癌呢,至少让风险降低呢?说到预防,我们要从乳腺癌的相关危险因素来说起。
乳腺癌的相关风险因素有很多,有些是无法改变的,如女性性别、年龄增长、家族史、基因突变等,但有些是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等降低乳腺癌的发生风险。当然,需要说明的是,即使同时具有多个相关危险因素,也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乳腺癌,所以大家也不要过分的紧张。
首先,我们说一说无法改变的乳腺癌相关危险因素:
1、性别:女性是乳腺癌高发团体,其实男性也会,但仅为女性的1%。
2、年龄增长:随着年龄增长,罹患乳腺癌的风险会增加。
3、遗传基因:5-10%的属于遗传性乳腺癌。由于遗传到的基因缺陷或突变引起。最常见的BRCA1和2,携带突变的女性,70%会在80岁之前患病。遗传性乳腺癌发病年龄通常较早,双侧风险增加。其他还有ATM基因;TP53基因等。
4、乳腺癌家族史:接近15%的患者有家族史。一个一级亲属有乳腺癌,则该女性发病风险会加倍,如果有两个,则风险是普通人群的3倍。
5、有过乳腺癌病史
6、种族:白色人种会高于非洲女性;亚裔黄色人种女性稍低。
7、致密乳腺组织:乳房由脂肪组织、纤维组织和腺体组织构成。致密的乳房通常含有更多的腺体和纤维组织,这类女性患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1.5-2倍。
8、良性的乳腺疾病病史:有些良性疾病与乳腺癌风险基本没有相关性;包括乳腺炎、单纯囊肿、单个乳头状瘤、脂肪瘤等。对于不伴有不典型细胞的增生性病变,风险稍增加,纤维腺瘤、硬化性腺病、乳头状瘤病、放射性瘢痕等。真正需要关注的是曾患有不典型增生性病变的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是普通人群的4-5倍,导管上皮和小叶上皮不典型增生。
9、月经初潮年龄早(<12岁)或绝经年龄晚(>55岁),这类女性一生中暴露于性激素的时间相对较长。
10、胸部照射史:年轻时因为霍奇金病或非霍奇金淋巴瘤接受过胸部放疗,风险会增加,接受放疗的年龄正处于乳房发育期的青少年时,风险最高,40岁以后接受的放疗通常不会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上面我们谈到的不可控制的危险因素是我们无法改变的,那我们应该从哪方面去预防呢,这就要从可控制的乳腺癌相关风险因来谈起。 有些乳腺癌相关风险因素和个人生活习惯相关,是可以改善的,如饮食和生活习惯,以及激素类药物使用情况和生育史等。
干货来了,下面的大家仔细记住喽:
1.饮酒:乳腺癌确切相关的危险因素,酒精摄入量越多,乳腺癌的风险越高。
2.体重超标或肥胖:绝经后体重超标或肥胖是乳腺癌的高危因素。由于绝经前,雌激素主要由卵巢分泌,绝经后,脂肪细胞是雌激素的主要来源。
3.缺乏有效的体育锻炼:有证据表明,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降低乳腺癌的风险,特别是对于绝经后的女性。
4.未生育或首次生育年龄超过30岁:风险会稍增加,多次妊娠及较早年龄生育,则可以降低乳腺癌的风险。
5.未哺乳:有研究显示,长达1.5-2年的哺乳期,可能稍微降低乳腺癌的风险,原因可能是缩短了女性暴露于雌激素的时间。
6.避孕措施:长期服用含激素类的药物,可能会增加乳腺癌的风险;而停止使用该类药物后,乳腺癌的风险会逐渐回落,有数据显示,停药10年后,风险与普通人群相同。
7.绝经后的激素替代疗法:无论是单纯雌激素替代,还是雌激素孕激素混合替代,长期2年以上都可以增加乳腺癌的风险,且增加乳腺癌相关的死亡风险。对于停用5年以上的女性,发病风险逐渐回落至与普通人群类似。因此,对于绝经后女性,可短期使用激素替代疗法缓解绝经期症状,但不推荐长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