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便血10余月,谁是真凶?(下)

陈飞洋医生 发布于2019-03-14 15:57 阅读量7914

本文由陈飞洋原创

在《间断便血10余月,谁是真凶?(上)》这篇文章里,我们了解了马先生(化名)从出现便血到诊断肠癌的完整过程,这次我们再来聊聊肠癌与痔疮的暧昧关系。

便血?血便?

想了解痔疮与肠癌的区别,首先需要了解“便血”与“血便”的区别。

便血一般指的是大便中混合肉眼可见的血液或者血痂,多见于肠道息肉出血或者肿瘤出血。(其他原因如炎症性肠病、血液系统疾病等其他原因引起的便血本文不赘述)

血便一般指大便和血液不混合,或者是便后滴血的情况,血便也可以是新鲜血液或者血痂,多见于痔疮出血。


抽丝剥茧

简单来说,看大便与血是否混合,是我们初步判断痔与结直肠肿瘤/息肉的方法。但初步判断只是倾向性的,临床的复杂性就在于一切无绝对,许多情况下是需要进一步检查来确诊。

首先医生需要进一步做肛门的视诊,以及更为重要的肛门指诊(BAO菊花),了解是否确实存在痔疮的情况。

如果确诊有痔疮,那么恭喜你!真凶就是痔疮!你可以放心了…………吗?


不对!仔细想想,你是否发现了哪里有逻辑问题?


是不是还不够严谨?


发现了痔疮就一定只是痔疮引起的吗?


发现了痔疮就可以排除肠癌吗??


难道没有可能是痔疮和肠癌同时存在的情况???

这就是一颗雷……


那么我们怎么进一步完全排除肠癌呢?


     复习一下:肠癌和痔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疾病,一个是癌症,一个是良性病变,(目前认为痔疮不会癌变)但是它们的表现可以惊人的相似,两者同时都可以出现便血/血便。痔疮的存在可能掩盖初期有相同症状的结直肠癌,直至出现消瘦、贫血、粘液脓血大便等特殊的表现时,人们才开始警惕,然而有症状时,往往已经发展成了中晚期结直肠癌。


    由于引起便血最常见原因(约90%)是痔疮,又因为“十人九痔”的思想,大家就很容易认为,凶手就是痔疮,没所以便血也最容易被人忽视。

 

回到文初的病例,有多少结直肠癌患者就是因为把便血当成了痔疮治疗,导致耽误了早期治疗的机会,延误了病情,最终无法挽回……


早发现,早治疗


包括肠癌,胃癌等大部分癌症的致命程度大多是与发病时间的长短成正比的,而尽可能早的发现病灶,是有可能完全逆转病情的发展,2014年发布的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及内镜诊治指南指出,大部分早期直肠癌患者5年生存率都很高,超过90%(5年生存率指在发现早期直肠癌的5年内,经过积极治疗,有90%的患者能够存活下来,其中大部分也能够存活超过10年以上。)然而晚期结肠癌的5年生存率只有12%。这样鲜明的数据更加有力的说明了,早发现,早治疗对疾病的结果产生的决定性的影响,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结语

抽丝剥茧,见微知著,我记得一位朋友和我聊天时说,看你诊疗疾病如破案一般有意思。如何高效,全面的采集病例信息是第一步,如何精炼的输出诊断结果是最后一步,其中最重要的在于其中去伪存真,化繁为简的过程。

尤其消化内科相对于其他科室来说,诊断的难度和复杂程度相对是大于治疗的,临床诊断很多时候就如破案一般,充满了挑战与成就,也布满荆棘与陷阱,毕竟我们面对的是每一位活生生的人,所以需要时刻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心态,临床医学是个不断思考和学习、不断否定与肯定的过程,为此我也乐在其中。

(预告:之后的文章中,我们会具体谈谈如何把结肠癌扼杀在萌芽状态的方法。您也可以进入我的公众号,了解更多科普健康知识。)

qrcode_for_gh_0e7c40942f3b_258.jpg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