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个鲜活的病例都有一段发人深省的故事,这篇文章的初衷是因为去年遇到的一位病人,从发现便血到诊断肠癌,一件本该只要几分钟的事情,却因为逃避和盲从,拖了将近一年才被发现,结果让人唏嘘……希望对于便血这件事,大家能够警觉一些,避免悲剧的发生。
今年年初,一位香港籍65岁的R先生由家人陪同来到诊所,说是从去年4-5月开始就时不时出现大便带血,时好时坏,当时自己以为是痔疮,而且出血也不多,所以没有注意。可后来大便带血的情况越来越频繁,并逐渐出现了消瘦。且奇怪的是,解出的大便明显变细了,而这时已经是发现便血10个月后,家人开始担心R先生的状况,去到了香港的公立医院,被医生告知需要尽快做肠镜检查,而香港公立医院的肠镜已经排到了半年后……
家里人意识到不能再耽误了,随即通过朋友介绍到了诊所,第二天我就加急给R先生做了肠镜,送镜前的肛门指检,摸到了有一定硬度的团块状物,刚送入肠镜就在肛周发现了明显的痔疮,充血水肿糜烂很明显,“有痔疮。”我告诉旁边R先生的爱人,她完全松了一口气:“真是吓我一跳!还好真是痔疮!他们都说了就是痔疮,不用担心的……”
“不着急。”我打断了她的话,也没有继续说原因。
进入肠腔10多秒钟后,明显的不规则环形肿块已经占据了3/4的肠腔,见到这里,我轻轻叹了口气。“这里不太好……”
R太太的表情一下凝固了,“这……是癌吗?”“可能性比较大了,我们等待病理结果吧。”我平静的回复了她,按照正常程序进行了多点活检。其实稍有经验的内镜医生,看到这样的环形肿物,心里都基本有了判断。
1天后,加急活检报告毫无悬念的应证了这个判断。R先生的家属第一时间知道了结果,立即回到了香港住院治疗,至于后来R先生的结果,其实已经没有那么重要了。
当我们看到这个病例时,可能会想,R先生只是芸芸众生中一位不那么幸运的人。其实我们很多人并不知道,结肠癌在中国男性肿瘤中已经上升到第二的位置,仅次于肺癌,而且近年来由于饮食习惯与环境的改变,结肠癌的发病年龄连年降低,30多岁患晚期结肠癌的病例也时有发现。
目前对付结肠癌的唯一方法就是尽早进行肠癌筛查,早发现,早治疗,把肿瘤消灭在萌芽状态,否则一旦肿瘤"成年",最终谁也不是他的对手。
(To be continued......)
您也可以进入我的公众号,了解更多科普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