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引起房颤的机制

李腾医生 发布于2017-06-01 23:16 阅读量6957

本文由李腾原创

小酌怡情,不怡心

      酒精可以作为房颤的一个触发因素,也可以通过长期作用促进心房重构从而产生房颤。
        近的来说,一次喝“5个酒”已可影响心肌传导。饮酒可刺激交感系统,促进肾上腺素释放,这种高肾上腺素能状态可以持续至少24小时,因此有些患者可能在宿醉后才出现房颤。酒精及其代谢物乙醛对心肌有直接毒性,可引起氧化应激、脂质过氧化等,有研究发现,在一次狂饮后,心脏核磁可发现心室肌T2信号异常,提示心肌细胞水肿、充血,甚至有部分人出现超敏肌钙蛋白的升高,提示急性炎症反应。
        长期而言,酒精可以引起心脏纤维增生,大量饮酒甚至可以形成酒精性心肌病,特别是那些饮酒量达到每天7个酒以上达5年的人。即使心脏收缩功能还正常,心脏超声下心脏舒张功能也往往已经受损。除了对心脏的直接损伤外,长期大量饮酒还与高血压、肥胖、呼吸睡眠暂停等房颤危险因素相关。有许多朋友说,喝完酒以后血压下降了,其实这只是短期内血管扩张的结果,长期来看,饮酒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生,已有高血压的患者,减少饮酒量可以剂量依赖地降低血压水平。

        每天喝“一点点酒”,到底好不好?
有一些研究表明,长期小量饮酒可能减少冠心病等疾病的发生,在队列研究中最典型的结果是“每天不多于1个酒者心梗风险最低”。这一结论由于被大家喜闻乐见而被各种大众读物广泛传播,甚至被直接扩展为“适当饮酒对有益于健康”。因此,你们可能会想,小剂量饮酒,可能对心血管的保护作用会强于对房颤的促进作用,从而得到最终净获益?
       然而,这一“结论”还并非定论,分析发现,那些研究纳入的规律小到中量饮酒的人往往比大量酒饮者或不饮酒者有更健康的生活习惯(比如健康意识更强,更多的锻炼),有研究报道,在调整这些因素以后,小到中量饮酒的益处不再明显。
       
       而对于房颤而言,无论饮酒量多少,都会增加房颤的风险,并且其风险程度呈现剂量依赖性。因此,对于以前不喝酒的朋友,不建议你们为了还不太明确的好处而开始喝酒,特别是考虑到一旦开始长期饮酒,往往很难有效地限制饮酒量;而对于长期中到大量饮酒的朋友,希望你们至少逐渐减少到小量饮酒。
       毕竟,小酌怡情,不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