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少房颤消融术后患者均会问这个问题“医生,我做了房颤消融手术,为什么还要吃抗凝药?”。
所谓“抗凝”,可以理解为抗血液凝聚、防止血栓形成。房颤抗凝治疗的目的是预防患者发生血栓栓塞,避免脑中风、偏瘫等严重后果。
在临床工作中经常有患者问:我已经做了房颤消融手术,为什么还需要服用抗凝药?到底需要服用多久?
其实这也是医学界目前争议较大的话题。目前两项相关研究正在进行中,结果公布之前,我们遵循的是建立在多个房颤中心临床研究基础上的指南和专家共识建议:
1. 先吃3个月
房颤术后到底应该怎样服用抗凝药物?
目前指南与共识提倡所有房颤患者消融后至少抗凝治疗2-3个月,之后是否继续抗凝治疗则要根据患者的卒中风险确定。
但安全起见,目前国内各大房颤中心通常建议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所有患者均应服用抗凝药物3个月,3个月由房颤专科门诊对患者临床情况进行进一步评估,决定是否继续行抗凝治疗。
2. 再看中风风险
抗凝3个月后,如果患者的CHA2DS2-VASc评分大于等于2分,不管房颤消融成功与否,均应持续抗凝治疗。
也就是说,患者卒中高危风险才是决定消融术后是否长期抗凝的因素。
3. 一定要定期复查
但上述建议是建立在术后房颤已经不存在的基础上。
如果房颤复发了呢?
房颤消融后复发可发生在早期(3个月内)或晚期(1年以上),有些患者房颤复发常无症状,这种房颤又称为无症状性房颤。
因此,患者一定要遵医嘱,定期复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和超声心动图等,日常也要经常自己摸脉看心率是否有异,长时间连续严密监测有无房颤事件发生。
4. 瓣膜性房颤患者注意:
需终身服用华法林!
需要提示的是,上述抗凝策略主要是针对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下图右)。
对于做过人工机械瓣膜置换等的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下图左),他们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抗凝药物,不适用于上述抗凝策略。
而且这些患者也不能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仅能服用华法林抗凝。
这是因为据美国AHA/ACC瓣膜病管理指南:
1. 合并中度或重度二尖瓣狭窄的房颤患者,由于缺乏证据,新型口服抗凝药不推荐使用。
2. 机械瓣置换的患者,目前的临床研究没有得出有益的结果,反而发现新型口服抗凝药组血栓发生率明显高于华法林组,更重要的是出血事件并未减少,因而这种情况下新型口服抗凝药也是禁忌的。
可以看出,每一位患者的抗凝时长可能并不一样,甚至服用的药物种类也不一样,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评估;
医生要求你术后多服用一段时间的抗凝药,可能是因为你的中风风险比较高,千万不要觉得术后房颤已经没有了就放松警惕,那就是放任自己向中风深渊又滑动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