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天门诊碰到一个年轻房颤患者,心脏彩超提示左房已经大于40mm,危险因素就是每天饮酒大于1斤及过度抽烟,因此不得不提到限制饮酒在房颤患者的综合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但一直以来未得到足够重视,公众对其了解也不够深入。大家都知道如年龄、肥胖、高血压、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脏瓣膜病等使得房颤的风险增加,房颤又使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预后进一步变差,然而大量饮酒和过度运动同样增加房颤发生风险。
长期大量饮酒增加房颤危险。如果每天饮酒超过36g或大于3次,房颤的发生危险增加34%。酒精摄入是发生房颤、血栓栓塞事件以及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饮酒越频繁,相应的危险度越高。酒精毒性可导致心肌纤维化,进而形成左心房瘢痕和肺静脉外触发灶。ARREST-AF研究显示,导管消融术后的患者,如能有效进行包括限制酒精摄入量在内的危险因素综合管理,可显著增加单次或多次消融成功率。限制饮酒是房颤患者综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运动量过少及过多均增加房颤发作的风险。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反应、纤维化等相关。静坐为主的生活方式使房颤发生率5倍。相反,在耐力运动员中进行的研究显示,长时间的高强度耐力运动使房颤发生率增加5倍。这些患者多以阵发房颤为主,症状明显,同时会有心脏扩大、心室肥厚等结构性改变。
患有房颤的中老年人,静养不动,不利于康复。若是运动量过大或方法不当,又易发生猝死。因此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好锻炼方式进行适度的运动才会对疾病的治疗有良好影响。
房颤病人以选择节奏比较舒缓、便于调节运动节拍的锻炼项目为宜,如散步、快慢走结合、健身舞、广播体操、扭秧歌、打太极拳等,在运动时要循序渐进,控制好运动频率。
学会自己测脉搏65岁以上房颤患者的心率计算方法是用170直接减掉年龄,得出的就是运动时心脏能承载的最大心率。在每次运动时要自测脉搏,使最大心率在运动中持续保持1小时。如果感到身体不适,则不要勉强,以防出现意外。
运动要讲究科学每次运动前要做准备活动,运动应从低强度向中等强度逐渐过渡,开始时,每天可运动20~30分钟,如无不适,再逐渐增加到60分钟,每周锻炼不应少于4次。还要注意在饭前、饭后不要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