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房颤,全名叫“心房纤颤”或“心房颤动”,属于心脏病里面“心律失常”疾病的一种。通俗点讲,是心脏内部的“电路”出了问题,而“电”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所以我们理解起来就不那么容易。
房颤:高速路上的一场车祸
那么,什么是房颤呢?正常人是窦性心律,由心脏的“窦房结”整齐地发放电信号,每分钟60-100次;而房颤发作的时候,心房可以每分钟“跳动”350次以上,所以人会感觉“心慌”。更重要的是还不只是心跳“快”,而是不整齐的颤动。
打个比方,正常人每分钟60-100次的窦性心律,就像高速公路上保持相同车距,以每小时60-100公里速度行进的车队。而房颤发作的时候,这个车队的速度都在每小时350公里以上,长时间如此高速行驶,发动机很容易爆缸或汽油耗尽,车队再也不能高速行驶,这就是“心力衰竭”,属于房颤的两大危险并发症之一。
更危险的是,“房颤”车队不只快,而且乱,胡乱变道,那么在道路急转弯的地方(相当于左心房的左心耳部位)特别容易发生车祸(就是血栓形成)。这也是房颤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所以房颤的血栓90%来自于左心耳,相当于90%的高速路车祸会发生在超高速转弯的地方。
房颤的发生:火种与干柴的相遇
房颤是怎么发生的呢?这是个非常复杂、普通人难以理解的过程,即便在医学界,到目前为止也还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完全解释这个病。但是从现有治疗手段和效果、以及现有的医学研究证据看,房颤发生的故事还是有情节可讲。
人类有两个心房:左心房和右心房,而对于心脏泵血功能的完成,左心房的功能更重要,所以房颤的发生主要和左心房关系比较大。
每个人都有左心房,每个左心房都有四根肺静脉。如果把房颤比成一场火灾,那么至少需要两个要素:火种和干柴。其中,“火种”往往来自肺静脉,“干柴”一般存在于左心房内部,当外部因素使得“火种”不断喷火,“干柴”又多,那么这场火灾是无法避免的。
实际上,“火种”(肺静脉电活动)与“干柴”(左房病变),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但并不是每个人都发作房颤,所以一定有其他因素参与。比如,随着年龄增加,左房病变也会增加,主要可能有衰老相关的心肌纤维化,意味着“干柴”越来越多,这个时候一点小火就能引起火灾,而且不容易扑灭,这就解释了老年人房颤发病率高的原因。其次,有的年轻人,左房病变并不重,往往跟“火种”异常喷火有关,所以相对而言,阵发性房颤更多,不太容易长时间维持。
房颤的管理:管好火、管好柴、管好风
导管消融的首要靶点就是肺静脉隔离(“火种”最常见的地方),但是术后,寻找其它异常火种病灶(肺静脉以外的“火源”)就显得特别重要,尤其对于年轻的房颤患者。
而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酒、肥胖等等,都是房颤的“危险因素”,也就是火灾的催化剂,更多的时候就像一场东风,让心房的熊熊烈火越烧越大。因此,即便导管射频消融能熄灭一时的“火种”,如果不能控制大风,迟早星星之火还会燎原。这就是为什么医生会反复强调:房颤手术并非“一劳永逸”,而需要长期综合管理,积极控制多种高危因素,才能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