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春佳节期间,阖家团圆,少不了吃吃喝喝、打牌下棋、走亲访友、迎来送往,生活规律很容易被打乱,糖尿病患者也常忘记吃药这回事。
每当节日过后,因病情加重前来就诊的糖尿病患者会明显增多,尤其是春节,由于多种原因,血糖明显升高,甚至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心脑血管疾病发作而威胁生命的急症息者也时有发生。
那么,糖尿病患者如何在春节期间既健康度假,又稳定血糖呢?为此,鲍医生开出十全“处方”平稳控血糖,助力九州“糖友”健康过大年。
处方一、健康享受饮食
饮食丰富多样化----------灵活运用“食品交换份”
“食品交换份”是营养学上的一个概念,凡能产生376.8千焦(90千卡)热量的食物即为一个“食品交换份”。换句话说,每个“食品交换份”的食物所含的热量都是376.8千焦,但其重量可以不同,例如,1个“食品交换份”的食物相当于米面25克、绿叶蔬菜500克、水果200克、牛奶125毫升、瘦肉50克,鸡蛋50克、油10克等等。
食物按照其来源及营养成分的不同分为若干种类(如谷薯类、肉蛋类、油脂坚果类、蔬菜类、水果类等),同类食品其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大体相当。
同属一类的不同种食品可以按照「食品交换份」相互交换而热量保持不变,例如,在谷薯类当中,1两大米可以和1两白面、1两玉米面、1两干粉条及6~8块苏打饼干相互交换;在肉蛋类当中,1两瘦猪肉可以和1个鸡蛋、2两鱼虾、2两豆腐干、5两豆腐相互交换。
因此,运用食品交换法,糖尿病同样可以比较自由地选择不同的食物,品尝不同佳肴,使饮食不再单调。
美味佳肴,宜清淡
节日的饭菜往往比较油腻,不可认为大油大肉炒的菜,只吃菜就没关系,其实菜中的油也不少。因此,最好选择蒸、煮、炖、汆、拌等烹饪方式,这样做出的饭菜比较清淡,比较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
此外,注意尽量少吃或不吃煎炸食品,可多吃些素食,如各种青菜、菌类、豆制品等,这些食品纤维素高、热量低、营养丰富。
菜肴当饭,不可行
有人认为,饭(即主食)属于碳水化合物,应当少吃,而肉蛋类副食不含糖,多吃点无妨。其实不然。肉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肪,这些物质在体内同样能转变成糖,吃多了同样能升高血糖,而且还会引起高血脂及肥胖。
有糖尿病肾病的患者,要限制高蛋白食物(如肉类及豆制品),因为进食蛋白过多,会加重肾脏的负担。
水果能吃,挑着吃
水果尽管含有糖分,但同时也含有大量水分及多种维生素,因此,糖尿病病人不必对水果一概拒绝,关键是要掌握吃水果的要领。
首先,只有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尿病病人才可以吃水果,如果血糖过高,则应以黄瓜、西红柿代替水果。
其次,尽量选择含糖分低的水果如草莓、樱桃、猕猴桃、柚子、橙子、苹果、梨、葡萄、木瓜、火龙果等,而不吃含糖分高的水果如荔枝、桂圆、香蕉、鲜枣、山楂、椰子、水蜜桃、石榴、柿子、蜜橘等。
第三,通常将水果作为加餐食品,在两餐之间(如上午10点和下午3点左右)或睡前吃,不要在餐后立即吃水果,以免因连续摄入过多的糖类使胰岛的负担加重,造成餐后血糖升高;第四,每次量不宜多,一次吃的水果量应限制在0.5个交换单位,折合成低糖水果大约200克,为了保持热量平衡,同时应减少25克左右的主食。每天吃水果最多不超过两次。
另外,水果类的加工产品,如水果罐头、果汁、干果、果脯等,一般都是加糖制作的,不能与新鲜水果等同看待,糖尿病病人不宜吃。
坚果好吃,浅尝辄止
坚果包括核桃、花生、葵花子、杏仁、山核桃、松子、开心果、栗子、榛子仁等等,其果仁脆香爽口,很受欢迎。
坚果仁属于富含脂肪的高热量食品,一克脂肪可产生37.7千焦(9千卡)的热量,是糖类和蛋白质的两倍多,这类食品吃得过多会导致热量摄入大大增加,血脂通过糖异生作用转化为葡萄糖,造成血糖升高;另外,大量食入还可升高血脂。
因此,为保持血糖稳定,糖尿病病友对坚果类食品应当浅尝辄止,不宜多食,一天最多吃50~100克瓜子或花生,同时,要把坚果的热量从主食里扣除,例如,吃75克的带壳葵花子,应少吃100克馒头。
处方二、按时按量用药
中国地大物博,一些地方有自己的地区习俗,过年不吃药就是一些地区的习俗,大家认为过年吃药不吉利,预示着可能来年也会生病,而另外一些人倒不是因为习俗,而是因为过年时间作息与往常不一样,总是会忘记。
糖尿病是我们常见的慢病,所以并不会因为春节不吃药就可以有吉兆,要相信科学,糖友你过年药也不能停,而且一定要按医生要求合理用药,只有这样才能稳定血糖,避免停药引发各种急性发发症。
处方三、合理安排运动
运动能提高身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胰岛素与受体的亲和力,并且能增加肌肉对葡萄糖的利用,以此有效地改善糖代谢,达到降糖目的。春节期间提倡适当的运动。适当的活动称之为“有氧运动”,如走路、慢跑、做操、跳舞等。
处方四、注意检测血糖
过节时的山珍海味、鸡鸭鱼肉、推杯换盏、迎来送往等特殊情况更容易导致血糖波动较大、并发症突发,另外春节较平时而言,糖友们摄入多运动少,所以此时血糖更易波动不平稳,监测血糖,可以了解自己的血糖状况,可以指导春节中的饮食、起居。
处方五、以茶代酒最健康
糖友可以适量饮酒,但不要饮白酒,可饮含糖度低且营养丰富的干红、干白葡萄酒,无法避免的时候,不超过自己酒量的1/3为宜。饮酒时要进食,以避免空腹饮酒发生低血糖。外出聚会餐桌上提倡以茶代酒,如绿茶、花茶、乌龙茶、大麦茶等,不含糖的茶饮品糖友可以饮用 。
饮酒的危害:
酒只能提供热量,几乎不含其他营养素
糖尿病病人可能因饮酒而影响正常进食,不利于饮食控制
长期大量饮酒能损害肝脏,诱发胰腺炎,升高血脂,引起脂肪肝
酒精能抑制肝糖异生,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病人如果空腹饮酒,极易发生低血糖
所以,糖尿病病人不宜饮酒,节日期间实在推不掉的话,只能少量饮用啤酒(不超过200克)或葡萄酒(不超过100克)。
注意:不可空腹饮酒,饮酒时不要影响正常进食。
处方六、加餐加药,不可取
在节日期间,饭菜丰盛可口,此时往往刹不住嘴。许多病友饭吃的多了,就加大降糖药用量,认为这样就可以避免血糖升高,这是不可采取的。因为,多吃药不但不会取得理想的效果,副作用也随之加大。
“无糖”食品勿多吃
“无糖”糕点的确给喜欢吃甜的糖尿病病友带来了福音,加之这类食品往往冠之以“无糖”或“降糖”食品的美名,所以,不少病人觉得这类食品可以随意吃。其实,所谓“无糖”糕点,是没有蔗糖,但糕点是粮食做的,是多糖,同样会产生热量,故不能随便多吃。
处方七、起居须有常,治疗莫放松
节假日生活往往不规律,餐时、餐次、饭量、睡眠都不定点,同时也会影响到正常的打针用药,甚至因故忘记用药,进而导致血糖失控。
糖尿病病人应尽可能保持平日的生活起居,规律进餐及用药。
处方八、有备无患,谨防低血糖
节日期间,糖尿病患者时常会因为作息不规律或进餐时间推迟而引起低血糖。在此,特别叮嘱外出旅游、走亲访友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随身携带含糖食品或糖果等,以备万一发生低血糖时急用。
处方九、节中血糖飙升,及时就医控制
据鲍医生经验,每年年假一过就有很多患者来到医院就诊,常常出现了满床患者住不进医院的现象。主要是老百姓都有正月不看病的习俗,一般不是急病老百姓都会等过了正月再到医院就诊,所以糖友如果节日中血糖升高难以控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不要延误治疗引发急性并发症。
处方十、爱她(他),就把健康传给她(他)
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仅靠医护人员在医院短期护理并不能实现血糖长期达标,绝大多数时间需要患者进行自我管理。
作为糖友的家人应该和患者共同学习糖尿病知识,承担起参与患者自我管理的责任。做好后勤保障,从饮食、运动、监测、用药、心理支持及低血糖救助等方面进行积极配合。
另外,糖友亲属也是糖尿病高风险人群,在参与患者病情管理的同时,自己也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总之,如果你身边有位“糖友”,请你一定要珍惜她(他)。
温馨提示:
春节放假停诊时间:2月4日---至2月8日(除夕-初四)
开诊时间:2月9日(周六全天);
出诊地点: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门诊4楼内科一诊区糖尿病科(内分泌科)9号诊室。
节假日可能有变动,具体请关注160挂号及北京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预约系统。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就医160鲍玉晓医生了解更多医学科普知识
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