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少吃多餐,已经成了很多糖友心中饮食管理的一条“金科玉律”。
所谓“少吃多餐”,就是将三餐的主食量匀出一部分放在两餐之间吃。
以前医生也常常建议糖尿病患者少食多餐,认为这样有益于控制血糖。主要理论依据:在食物总量、内容不变时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每次进食后血糖上升幅度降低,血糖波动范围较小,这样有利于血糖的稳定。
大部分传统“砖家”都在让糖友少吃多餐,其实少吃多餐是个大坑,定时定量进食才是控制血糖的关键!
其实少吃多餐血糖控制更差
那么现实呢?比如有糖友睡前一测血糖,低于6mmol/L,吃些东西再睡可能是大部分人的通用做法。这看似没有问题,但是吃得这些东西是“额外”增加的,频繁加餐更容易导致餐后血糖波动。长此以往,热量过多就会增加体重,血糖难以控制。
不少糖友为了平稳血糖,将一天的食物拆分成6顿吃。最新研究表明,在相同卡路里情况下,只吃早餐和中餐的“两大餐”比“六小餐”更能降低体重和腰围,血糖控制更为理想。
再看看国外的研究:吃得多,死得快。
发表在国外细胞杂志上的文章:限时喂养老鼠减弱了由各种致肥饮食引起的代谢疾病,并且这些益处与禁食持续时间成正比。此外,即使在周末期间随意获取食物而暂时中断限时喂养时,也保持了保护作用,这是一种与人类生活方式特别相关的方案。
结论:限时喂养稳定并逆转了先前存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小鼠代谢疾病的进展。
少食多餐危害在哪儿?
少量多餐就是意味着持续进食,会让消化系统一直发出血糖上升的讯号,胰岛素持续分泌,又导致胰岛素阻抗变高,而且低密度蛋白质、胆固醇也会比较高,身体更不健康。
最好的进食方式,是先吃蛋白质、再吃青菜,主食,最后再吃水果,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后,会刺激胰岛素准备上升,青菜中的少量蛋白质也会同时有这样的准备,过程大约15分钟,这时再吃主食,血糖便不会骤然升高。
糖尿病人应该怎么吃?
每日三餐定量,餐与餐之间忌口。
想要控制血糖,一定要吃最天然、无加工的淀粉,并按照--蛋白质、青菜、淀粉的方式吃。
每一餐维持差不多的分量,餐与餐中间绝对不吃点心、不喝饮料,即使看起来健康的全麦面包也不要吃。
曾有研究表明,每日三餐定量吃,和每日少吃多餐,两种吃法血糖相差5.5mmol/L左右!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春晓医生了解更多医学科普知识
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