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五月五日,是我们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民间传统节日——端午节。自古以来,民间就形成了端午日祭屈原、赛龙舟、吃粽子、插艾蒲等习俗,特别在南方,这样的习俗一直流传下来。
传统粽子的食材,其馅料大多为肥五花肉、香菇、花生、蛋黄、各种甜品,用糯米包裹馅料。饮食特色为高糖、高油、高盐、缺乏膳食纤维,吃多了容易导致体重上升、便秘、肠胃不适等症状,尤其对于糖尿病患者,若没有均衡的饮食搭配,吃多了粽子容易导致饭后血糖上升。在端午节即将来临之际,各位糖友吃粽子要慎重。
糖友们为保血糖稳定,吃粽子需谨慎,牢记以下要点助你保持血糖平稳。
原汁原味少调料:建议自己包粽子,素粽子推荐加入少量杂粮,肉粽子建议使用少量瘦肉、或瘦牛肉、羊肉,不推荐加入各种含糖高的食材如红枣、水果等。建议酌量使用或者不添加调味料,或使用加水稀释的酱料。如果不使用酱料味道不够好,可以使用天然的柠檬汁、蒜头、姜汁、辣椒等调和提味,取代市售酱料,这样不仅能减少钠的摄取量,这些食物中的植物化学成分对身体也有好处。
慢吃细品味:粽子的食材主要为糯米,黏度高,如果大口吃容易噎着,提醒您一定细嚼慢咽,不但可以帮助控制体重,也使得饭后血糖较平稳。
晚夜间最好别吃粽子:粽子粘度高、不易消化,缺乏纤维质,含过多脂肪、盐、糖,建议睡前两小时最好别吃粽子。另外晚夜间吃粽子,活动量少,就会导致夜间及早上血糖升高。
好吃不多吃:建议一餐吃一个粽子,搭配蔬菜一起吃,一天别超过两个。粽子的主要原料是糯米,不易消化,如果吃的太多,容易引起腹胀、出现便秘、肠胃不适、饭后高血糖等不适症状。毕竟粽子的主料是粮食,应该把粽子当主食吃,吃了粽子就应该减少主食或不吃主食。
特别提醒:糖友千万不要被“无糖”字样所迷惑,所谓的“无糖粽子”只是没有添加蔗糖,而糯米消化后依然会分解葡萄糖,因此也不能觉得无糖就可以多吃。
鲍医生推荐:糖友吃粽子对照指数
1.血糖未控制(空腹、餐后血糖均超过10.0mmol/L)---------不要吃粽子。
2.血糖控制一般(空腹、餐后血糖波动在8-10mmol/L,最高不超过13.9mmol/L)------少量品尝。
3.血糖控制良好(空腹血糖在6.0mmol/L左右,餐后血糖在8.0mmol/L左右,最高不超过10.0mmol/L)。--------可以吃粽子,也注意不要超量。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春晓医生了解更多医学科普知识
欢迎转发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