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忍忍就会睡着了?再忍又一个天亮了!

李恩泽医生 发布于2023-05-04 15:58 阅读量295

本文由李恩泽原创


躺上床几个小时都睡不着,好不容易睡着了,半夜又突然醒来,再怎么也睡不着了,但凡遭受过失眠痛苦的人大都有这个症状。

这一症状令人白天疲惫不堪,打不起精气神,同时往往伴有烦躁、郁闷、忧郁、食欲不振、情绪低沉等。


过去人们常常认为失眠是件小事,不值一提,但是从近三年的各类睡眠研究报告中,我们却发现睡眠这件和呼吸一样平常的小事儿却困扰着很多人。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21运动与睡眠白皮书》显示,有3亿同胞没有办法“好好睡觉”。

今年发布的白皮书则指出,目前人们普遍存在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困难、失眠等问题,60.4%受调者存在睡眠类症状。

受调者平均睡眠质量明显下降,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从 5.6 变为 7.2(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从“正常”跌入“睡眠障碍”。



遇到失眠,千万不要忍


长期的失眠、焦虑、多思,导致我们大脑疲劳受损,容易出现脑缺氧、偏头痛,视觉疲劳、浑身乏力等症状,长久下去,患上认知功能下降、阿尔茨海默病、脑梗、脑血栓等疾病的概率更大
尽管人们对于睡眠重要性的认识正在逐步提高,但是出现睡眠问题的人越来越多。单纯因睡眠不好而愿意接受医生专业诊断和治疗的人很少。
80%存在睡眠问题,但他们来就医的主因多是焦虑、抑郁等精神心理类疾病。
追溯病程时,我们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早期都有失眠等问题,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直到出现躯体性症状,甚至焦虑、抑郁时才想到来医院就医。


如何治疗失眠,从此睡上好觉?


失眠治疗的总体目标就是改善睡眠质量和(或)增加有效睡眠时间,同时恢复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或消除与失眠相关的躯体疾病或与躯体疾病共病的风险。


失眠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心理治疗、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中医治疗。其中心理治疗最为基础及关键,包括睡眠卫生教育,以及刺激控制疗法、睡眠时间限制疗法、认知治疗等,来帮助失眠患者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增加入睡驱动力,重建睡眠生物节律。


睡够8小时才是正常的睡眠?


睡够8小时才是正常的睡眠?

一定要睡够八小时才是健康睡眠,这其实是一种错误的睡眠认知。

睡觉时间的长短其实没有一个绝对的概念,就像吃饭一样,有的人吃得多、有的人吃得少,没有一个绝对值。

面对这种个体差异,有时候我们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分析和帮助,确认这种差异是在合理的范围内,也能减少不必要的焦虑,睡得更加安心。


安眠药会上瘾?不能吃?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认为服用助眠药物会损伤大脑、有成瘾性,甚至有一些人宁愿选择睡前饮酒助眠,也不愿吃安眠药。

其实饮酒后快速入睡,是因为酒精造成的意识障碍,并不是真正的放松入眠,但它会给人一种入睡更快的错觉。

这样入睡后会出现睡眠频繁中断或者过早醒来等现象,这些仍然是睡眠障碍的表现。

长此以往还容易出现酒精依赖的问题,因此并不提倡。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应该打破对助眠药物的偏见。


助眠药物谨遵医嘱


首先应当纠正两种极端的态度,一是滥用,即长期依靠安眠药助眠。二是怕用,即出现严重的失眠也不敢吃一片安眠药。


失眠患者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安眠药,有效后不要轻易调整药物剂量,按需、间歇服药(尽量在睡不着的时候再吃药,上床后30分钟仍无法入睡时服用)。长期服用安眠药可能会增加痴呆和跌倒风险,因此不建议长期使用药物治疗失眠。


试试这些良好的睡眠习惯


01


午饭后避免饮用咖啡、可乐、浓茶、红牛、奶茶等兴奋性饮料,睡前6小时不喝酒,睡前避免吸烟;

02


下午或者晚点时间可以进行温和的体育锻炼,如快走、慢跑、太极、八段锦、五禽戏、瑜伽等等,睡前3h避免剧烈的运动锻炼

03


睡前避免摄入过多的液体或食物,太饱或者饥饿均影响睡眠;

04


睡前不看连续剧、小说,禁止打麻将、扑克或者其他易兴奋的游戏。电视不能帮助睡眠,反而会让人清醒,玩手机和上网同样不利于睡眠

05


白天避免过多的小睡,午睡不要超过半小时,下午一点半前完成午睡。晚上睡不好,白天千万不要补觉,补觉会打乱睡眠结构,让身体的节律紊乱,破坏晚上正常的睡眠;

06


如果卧床后20分钟仍无法入睡,则应离开卧室进行一些放松的活动,直到感觉有睡意再返回卧室睡觉;

07


睡前1小时可以昏暗的灯光下进行放松的活动,使自己从白天的压力中放松下来,提高睡眠质量;

08


无论前一天晚上睡眠如何,第二天都在同一时间起床(包括周末),以建立良好的昼夜节律。尽可能不熬夜。

相关疾病: